5月14日,成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錦江大禮堂開幕。在提交會議審議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成都提出優布局、促開放,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將堅持“突出南向、提升東向、深化西向、擴大北向”,實施穩外資外貿行動,推動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為實現上述目標,成都系列格局將被打開,比如:將加快“48+14+30”國際航空通道布局;同時持續推進中德、中法、中意、中韓、中日以及新川等國別合作園區建設;另外還將加快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加快推動市場采購貿易、二手車出口。
基本建成天府國際機場及配套工程
推進一大批通道項目
根據報告,2020年成都將在加快建設對外通道、不斷壯大平臺載體、切實加強開放合作三個方面發力。
在建設對外通道方面,2020年成都將基本建成天府國際機場及配套工程,按照“兩場一體”運營模式做好運營籌備;加快“48+14+30”國際航空大通道布局,有序做好國際(地區)定期直飛航線復飛工作,聚力國際航線拓展和重要航點加密航班頻次;加大貨運基地航空公司、物流服務集成商引育力度。
報告解讀什么是“48+14+30”。這是指圍繞布局通達全球區域經濟中心的48條商務航線、通達國際航空樞紐的14條全貨機航線、通達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30條文旅航線,打造中國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物轉運中心。
同時在鐵路和公路方面,成都將持續完善亞蓉歐班列網絡節點布局、班列服務標準和班列產品體系;加快成都國際鐵路港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服務保障好川藏鐵路建設,力爭成都至西寧鐵路等項目開工建設;建成天府國際機場高速、三繞高速蒲都段,加快建設成宜、天邛高速,開工建設成南、成樂高速擴容工程。
在壯大平臺載體方面,成都將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爭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持續推進中德、中法、中意、中韓、中日以及新川等國別合作園區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歐洲中心”影響力;爭取設立天府國際機場口岸,推動高新西園綜合保稅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積極申報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啟動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綜合試驗區。
在加強開放合作方面,成都將深入推進與東盟的交流合作,斷拓展歐洲、南亞市場,持續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經貿合作力度。同時成都將圍繞重點產業持續引進領軍企業和重大項目,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國際中小企業。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加快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加快推動市場采購貿易、二手車出口。
去年新開通國際定期直飛航線15條
中歐班列年度和累計開行量全國第一
事實上,2019年,成都全域開放成效已經顯現。報告顯示,2019年成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對外通道全面拓展方面,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工完工,雙流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全面完成;新開通國際定期直飛航線15條,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員突破700萬人次。鐵路方面,成貴高鐵開通運營;成自高鐵、成蘭鐵路加快建設,成南達萬高鐵、川藏鐵路朝陽湖至天府站段加快推進。成都成為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兩大起點樞紐城市之一,國際班列聯接境外26個城市,全年開行3186列,中歐班列年度和累計開行量位居全國第一。
同時成都的平臺載體更加多元,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4.2萬戶、注冊資本4180億元,均在全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排名第一,2項改革試點經驗和3個最佳實踐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國別合作園區加快建設。另外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雙流國際機場進口肉類、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建成投運。
在經貿合作方面,成都也是成果豐碩。成都簽約引進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都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447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78家,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01家;持續優化外貿進出口區域和產品結構,對歐盟、東盟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36.5%、20.6%,成為西部地區外貿“第一城”,東盟成為成都第一大貿易伙伴。
2019年,成都國際交流不斷深化,獲批在蓉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增至19個,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達103個,落地實施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