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成都將在今年基本建成天府國際機場及配套工程。隨著新機場越來越近,未來新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將如何實現分流?

  成都市人大代表、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總經理李云川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國航將實行雙機場運行,首批計劃入駐200個航班,目前航線仍在規劃中。值得注意的是,對國航而言,兩個機場將有不同定位,未來雙流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將逐步轉移至天府國際機場,而如港澳臺等地區航線,則保留在雙流國際機場。

  “明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正式投運,依托天府國際機場和東部新區鐵路交通樞紐,背靠西部廣闊市場,勢必加速旅客流、貨物流和資金流向成都聚集。”李云川表示,對于即將投運的新機場,他建議成都在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和一體化運營基礎上,對航企政策制度一體實施、保障資源一體管控,對旅客安檢一站辦理,行李一站托運、中轉一站直達,切實提升兩場互聯互通水平。

  他特別提到,目前國內有3個城市實行一市兩場,北京首都和大興定位為雙樞紐,上海虹橋和浦東強調兩場,成都針對雙流和天府國際機場創造性提出“兩場一體”,國航也按照省市戰略規劃,明確了“資源集中管控、機組統一派遣、地面獨立保障、兩場動態管理”的一體運行原則。

  同時,李云川還特別建議新機場最大化發揮中轉在樞紐中的價值。他表示,旅客選擇中轉地的關鍵在于便捷性、網絡通達性和中轉城市品牌形象。諸多大型航空樞紐的實際運行經驗表明,樞紐機場兩個重要標志是中轉率(中轉旅客和吞吐量的比值)和最短銜接時間。

  因此,李云川建議成都一方面通過改善中轉便捷度吸引旅客流量,支持航企優化網絡布局、打造航班波、拓展通程業務,打造快捷、便利、舒適的中轉服務品牌。同時,緊盯航班銜接、便捷交通、行李免提、流程設計、智能設備等要素,協助優化航班時刻,提升海關邊檢效率。同時,成都還應積極搶抓西部主要城市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戰略先機,瞄準打造高品質的聯程聯運樞紐,提高“兩場一體”互聯互通水平。

  據悉,“十三五”期間,國航在成都市場作為投放量年均增長4.1%,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3.4%,寬體機投放班次增加30%以上。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