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大教授羅霞:
東部新區是成都的一把“劍”
“打破盆地束縛、跨越龍泉山,推動城市向東發展”,聽完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羅霞首先想到了剛剛獲批成立的成都東部新區。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中,東部新區是成都的一把‘劍’。”羅霞說。針對位于東部新區的天府國際機場,在規劃之初就被定位為面向西部地區的大型樞紐機場。她預測,天府國際機場未來將成為西部重要的門戶樞紐,不僅是客流,下一步,隨著貨運的開通,這里也將形成面向西部地區的航空、物流樞紐。

此外,成都還提出重點要加快建設泛歐泛亞航空樞紐港,打造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要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東移,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考慮到西部內陸地區的需求,這個樞紐的作用不容小覷。”羅霞說,航空港的作用不僅帶來了產業的聚集,同時,西部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距離,也將伴隨著這一空港的升級而被拉近。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足區委書記于會文:
補足成渝“中部塌陷”短板
雙城時代,如何促進成渝兩地融合發展?于會文建議,支持渝西川東地區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補足成渝“中部塌陷”短板,加快形成多點支撐、一體發展的新格局。
他特別引用一組數據作進一步說明——
2019年,重慶和成都的GDP已分別達到了2.36萬億元和1.7萬億元,而處于成渝中部地帶的遂寧、資陽、內江、大足、永川、璧山、銅梁、榮昌、潼南9個區市的GDP合計僅為6940億元。
從國內看,成渝地區這種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式”發展格局,與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區域內多點支撐、協調發展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在成渝中部,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要進一步做強重慶、成都主城,提升區域競爭力,還要補足成渝‘中部塌陷’短板。”于會文說。
他建議,加快推動渝西川東交通互聯互通,支持成渝中線高鐵合理設置站點,并在大足設站,“有利于加速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科技流集聚,助推成渝地區中部一體化發展”。
此外,于會文還提到要加快渝西川東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尤其是支持保稅區和相關優惠政策向渝西川東地區拓展、覆蓋,加大重大項目布局的傾斜力度,促進各城市間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體系。
紅星新聞-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鄒悅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