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與點贊

  以“水”破題凝聚共識

  鄧玲對成都東部新區的印象,是從“疑慮”開始的。鄧玲是四川大學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過去三年,她曾五次參與成都東部新區規劃。2017年,第一次踏勘三岔湖,鄧玲想的是沱江的生態保護,“要建一個體量這么大的城市,沱江承載得起嗎?”

  成都破題之前,這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產業單一,小作坊隨處可見,在粗放發展期,沱江曾一度是整個長江流域污染最嚴重的支流。

  這里,如何才能聚人成事?是一輪又一輪規劃優化提升,回應了鄧玲的疑慮。“東進”三年,成都歷經了五輪城市規劃,每一輪規劃都是城市對自身發展的再認識、再提升。每一輪規劃優化提升,也讓更多人對“東進”有了共識。

  尤其是,2018年11月22日~23日,成都召開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系列規劃國際專家咨詢會,會上討論的一個重要文件,便是《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總體規劃》。

  其中提出,應堅定以治水為前提,突出強調對生態價值的保護利用,統籌推進流域水環境治理與防洪澇工程建設,使沱江-絳溪河成為水清岸綠的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廊道。

  治理沱江,是“東進”的切入口。這讓鄧玲等關注“水的承載力”的專家放下心來。這一次,成都將沱江軸線定位為支撐東進區域構筑“公園城市新畫卷、擁江發展新格局”的核心軸線。

  在鄧玲等專家看來,治水的背后,是以人為本,解決的是人從哪里來,有什么需求,“‘東進’區域最突出的資源稟賦是山水資源,在成都東部規劃建設城市新區,核心是要利用好山水資源,合理確定城市組團的布局和規模,避免過去攤大餅模式所導致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的產生。”

  鄧玲疑慮的,不僅僅是“水的承載力”。還有城市的選擇,尤其是產業選擇,“未來趨勢是,高端產業、綠色發展,都需要創新推動。”

  但《成都東部新區空間發展規劃》亮相后,鄧玲忍不住為成都點贊。根據規劃:成都東部新區將重點發展航空經濟、現代物流、國際消費、智能制造、總部經濟五大主導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正是鄧玲看好的未來產業:綠色、科技和創新。

  光榮與夢想

  三年繪就一幅“未來藍圖”

  2017年7月,成都對外宣布聘請20位國內外城市規劃專家,組建成都市城市規劃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司馬曉是其中之一。那一年,是成都醞釀謀劃,明確“東進”之年。

  彼時,成都迎來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發展機遇。從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東進”,到組織力量系統分析該區域水資源、土地資源、通風環境、生態本底等對城市“東進”的保障和支撐能力,“東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步成為共識。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戰略研究也在進行,成都開展了包括2個總體層面研究、2條軸線規劃研究和十余個專項研究,確定了“東進”區域的四大戰略定位、三步走目標等。“東進”區域整體框架搭建成型。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汪小琦也是五輪規劃的直接參與者,“如果說醞釀謀劃階段是明確了‘東進’,那么戰略研究階段則是搭建了‘東進’區域框架。”

  2017年底進行的勘探規劃階段,是汪小琦的“主業”。彼時,為將戰略研究成果在空間中落實,成都開展了四級體系規劃、勘探調查工作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更細項的工作則包括對東部新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下空間資源地質調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多要素地質調查等。

  通過勘探規劃,成都進一步將戰略研究階段確定的定位、目標、組團式布局等要求在空間中落位,并突出了區域內四城特色,同時將產業、公服、交通、市政等落地落位。“現在回過頭來看,勘探規劃階段,是成都對‘東進’區域的全面深化。”

  2019年初,為進一步體現新發展理念,落實建設公園城市要求,成都立足更加長遠的發展,邀請新加坡規劃大師劉太格及其團隊,對“東進”區域規劃進行頂層設計方面的統籌提升。同一時間,成都還編制了新城在成渝城市群的職能研究、道路路名規劃等。

  簡州新城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局長唐劍波等人,在多個場合為不同人做區域規劃解讀時,不止一次提到過“先策劃后規劃、按效果圖驗收完工項目”。這恰恰體現了在片區設計階段,成都創新營城的智慧。

  2019年底,東部新區進入實施階段,為實現新區可持續發展,成都創新探索以片區綜合開發推動新區建設。通過片區設計,創新“人城產”營城模式,推動無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建設。

  “你會發現與‘東進’相關的規劃很少有大變動。實際上,每一輪規劃都是城市對自身發展的再認識,再提升。”汪小琦完整參與了五輪規劃,在他看來,這片區域勢必能夠提升成都和成德眉資人口及經濟承載能力,具備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增長極和動力源的實力。

  “生態本底很重要。”每一次來成都,司馬曉都會有許多提醒,“要保持延續傳統文化”“瞄準產業前沿和趨勢”……

  上一次是今年3月4日,參加成都市研究東部新區九大片區綜合開發工作專題會——這是成都東部新區掛牌前,最后一場大會。這一次,司馬曉不住感嘆,“非常完善,非常成熟,應該說具有國際眼光、世界高起點的標準。”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白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