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5月31日,隨著最后一片重達30.1噸的屋面網架吊裝完成,由成都城投集團作為項目建設業主,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館鋼結構工程全面完工,工程進入機電安裝和裝飾裝修階段。

  成都自然博物館項目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與成都理工大學在校區內共同策劃、籌備、建設一所自然博物館,占地面積約91畝,設計靈感創意來源于成都平原地域特色——蜀山、蜀道、蜀水,將巍峨雪山融入博物館的外部造型,用天橋和長廊象征蜿蜒盤旋的蜀道意境,用彎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體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標,助力打造成都“三城三都”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總建筑面積50520平方米

  設計理念源于成都平原地域特色

  項目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成都理工大學西側,按照成都自然博物館展陳大綱,館內將會以文化教育為主線、科普教育為核心、地學展陳為特色、典藏建設為基礎、應用技術為紐帶,圍繞“ 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 ”的主題,對生命起源、地質作用、礦產資源、浩瀚宇宙等課題進行科普與展示。總建筑面積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其中展廳17005㎡。建筑空間劃分了展示區、教育區、公眾區、業務區、行政管理區等功能區。規劃有五大展廳,分別是地質環境廳(1F)980㎡、礦產資源廳(1F)1652㎡、恐龍廳(2F)2635㎡、生命探索廳(3F)1163㎡、繽紛生命廳(3F)1974㎡,同時配設臨時展廳,4D影院、學術報告廳。

  “在成都的城市發展戰略中,文化IP是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因此就需要完善文博設施進行支撐,在這個背景下,成都自然博物館也就應運而生了。成都作為中國西部的國家中心城市,建于此處的自然博物館會對外講述中國西南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四川盆地廣闊地域的自然演變和歷史進程。它的意義不僅是填補西南地區綜合類自然博物館的空白,更是國內博物館系列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都城投集團所屬統建城開公司工程技術部部長陳丹說道。

  成都自然博物館以科普教育為主要目的,是集標本典藏、科學研究、展覽展示、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為達此目標,需要以一流的功能定位、一流的設計理念、一流的展品展項、一流的運營方式開展成都自然博物館的建設。具體而言,標本典藏、科學研究、展覽展示為其基本功能,文化休閑為其延伸功能,共同為科普教育服務。

  成都自然博物館設計由世界知名建筑設計公司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師事務所(PCPA)與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CSWADI)聯合參與,靈感來源于成都平原地域特色——蜀山、蜀道、蜀水,將挺拔巍峨的雪山融入博物館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巖石的形態與蜿蜒參差的裂縫肌理表達出板塊的運動與地質的變遷,以此來致敬蜀山;追憶蜀道則是將行走棧道的體驗被帶入博物館的內部空間,用天橋和長廊象征蜿蜒盤旋的蜀道意境;游賞蜀水,將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館的室外園區,用彎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體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