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4日電 題:關上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成都地攤經濟觀察之一

  新華社記者 李倩薇

  一排綠色“地毯”、20個固定攤位、每個攤位擺有一個黃色號牌……記者2日在成都市武侯區簇錦街道太平園中三路看到,近百米長的綠色“地毯”上,售賣水果、涼粉涼面、煎餅、鹵菜的攤位整齊排開。

  在“地毯”的一端,劉鳳蓮的水果攤不時有人光顧。“我沒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門面,就擺攤賣水果。之前一直和城管‘打游擊’,收入不穩定,壓力好大,現在心里踏實多了。”劉鳳蓮和老公靠著賣水果養活一家6口,允許擺攤后,現在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比之前增加了1000多元。

  “這條路臨近地鐵站,附近的寫字樓有近500家公司,1萬余名員工,人流量大。”武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劉自強告訴記者,因為有需求、有生意,之前不允許擺攤時,這里也有攤販聚集,管理難度很大,也容易產生矛盾。

  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出臺文件,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占道促銷……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同時,臨時占道經營需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工作。

  這一政策出臺后,當地開始一步步探索如何在為流動攤販“松綁”之余讓他們規范經營。

  “之前我們發現攤主走后地面油污不好清洗,近期我們就定做了一批塑料地毯免費發放給攤主,他們每天帶回家清洗。”簇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正國說,想要在該處擺攤的商販,要到街道辦進行實名備案,學習相關法規并簽訂經營承諾書后便可發放臨時占道經營證,食品加工的還需辦理健康證。臨時占道經營證根據不同時段標記為3個顏色,早市是綠色證,午市是黃色證,夜市是藍色證。

  “目前這20個攤位共有47個攤主在不同時段出攤,其中9位攤主是困難戶。攤位實現了定時、定點、定人后,更能規范經營。”劉自強說。

  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3日中午,在成都高新區天府二街蜀都中心樓下,一排美觀的花臺后面,沿街店鋪將桌椅擺出來,客人們在室外就餐、喝咖啡,十分熱鬧。

  “室外空氣清新,環境寬松,客人都喜歡坐外面。”一家面館的老板王斌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面館停業一個多月,虧損了近四萬元。“允許外擺后我們生意好了很多,現在除了周末,每天營業額有5000元左右。”

  記者看到,王斌的面館位于拐角處,用花臺包圍的室外區域放置了13張桌子,前來就餐的客人很快就坐滿了。“現在生意忙,店里又多招了4名員工,也為緩解就業壓力盡一點力。”王斌說。

  五月中旬以來,成都市武侯區黌門街社區在街口設置了九個“天府集市”大棚,為有擺攤需求的水果、茶葉、點心等經營者提供免費場地。

  “一些商販受疫情影響而關門,天府集市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創收場地,申請人要提供食品經營許可證等材料,保障商品質量。”黌門街社區工作人員方輝雄說。

  在一家賣香酥餅的攤位上,攤主白小虎把公司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復印件擺在旁邊,“我是公司的銷售人員,疫情以來公司效益不好,鼓勵我們想辦法應對危機”。

  王阿姨是附近的居民,2日下午,她在白小虎攤位上買了些點心,“他們證照齊全,對我們來說買得方便又放心”。

  白小虎說,今年前兩個月疫情嚴重時,他只拿到了2000元的底薪,出攤以來,他5月份的收入有5000多元,“作為從外地來成都工作的年輕人,現在我對未來的生活更有信心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