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至9月都是臭氧污染“高發期”,山東、天津、河北、江蘇、浙江等地近期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亮劍”臭氧污染治理,成都如何“出招”?

  “對于今年的臭氧污染形勢,其實早有預判,今年3月就提前謀劃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并較往年提前一個月印發實施《成都市2020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方案》。”成都市大氣辦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已先后邀請張遠航、賀克斌院士及其團隊來蓉召開專家咨詢會,為成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獻策支招,制定了《成都市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強化管控措施》

  然而,60年一遇的天氣也超出預期,疊加復工復產后的高強度集中排放,形勢比預判的更為嚴峻。根據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聯合會商結果,6月干熱態勢仍將持續,臭氧污染形勢依然嚴峻。7~8月,受厄爾尼諾影響,極端天氣有多發、重發態勢,夏季整體臭氧污染形勢嚴峻,預計有5~6次臭氧污染過程,污染程度以輕度污染為主,階段性持續高溫天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風險。

  “天不幫忙,人要更努力。”成都將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時,更加注重精準治氣、科學治氣、依法治氣,以前體物持續減排推動夏季臭氧污染防控。

  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措施,成都以6~8月為重點時段,突出區域協同減排,針對重點VOCs行業和企業從源頭減排。從6月中旬起,成都將為全市涉VOCs排放的小微企業組織開展一次廢氣收集及處理狀況“免費體檢”幫扶活動,組織專業的環保志愿者對全市5000余企業開展“義診”,幫助企業找準問題癥結,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進企業綠色發展。

  科技治氣也將陸續“上新”一大批黑科技。成都在繼續加大新能源吸霾車“車載空氣凈化裝置”、多尺度噴淋等科技治氣成果應用推廣的同時,將探索研發環保涂料等本地化環保產品,開展臭氧生成前體物治理新技術以及工程機械、車輛尾氣治理研究,持續運用3D氣溶膠激光雷達、VOCs走航等技術手段,實現污染源精準管控。以涉VOCs排放的工業源、溶劑使用源為重點,成都還將加大監測和執法檢查力度,督導企業限期對達不到要求的VOCs收集、治理設施進行更換或升級改造,對惡意排污企業嚴肅查處并予以曝光。

  成都歷來是一個有溫度、有人情味、有煙火氣的城市。面對接下來更為嚴峻的臭氧污染形勢,政府部門在指導督促相關行業落實各項污染管控措施的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自覺踐行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選用環保材料、減少機動車使用、拒絕露天燒烤,共同呵護美麗的“成都藍”。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