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復工復產走向正軌,市場復蘇成為了當前重要的社會議題,“消費券”一時間成為經濟復蘇這盤大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5月8日,成都市政府聯合支付寶等平臺開展消費券發放活動,首期發放金額總計2億元。從消費者、商家再到企業政府,一場全員上陣提振消費的行動大幕已然轟轟烈烈地開啟……

  幫助餐飲小店迅速“回血”

  消費券刺激作用顯著

  2020新春伊始,疫情這只黑天鵝讓餐飲業一度“休克式停擺”成為重災區。而消費券的出現,有效帶動了生意的逆勢回暖。

  “在2月疫情暴發期,我們有一半的門店基本歇業,期間堂食業務發展困難,我們只能發展外賣和團膳業務,盡管較疫情前外賣和團膳業務提升了10%左右,但成都的大部門門店仍處于虧損狀態。”大米先生成都市場負責人陳銘表示,大米先生在成都有接近100家直營門店,客單價在15-20元之間,屬于“薄利多銷”。受疫情影響,門店整體陷入低迷。到了5月,所有門店總營收竟比4月上漲了130%,陳銘將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于消費券的帶動。

  陳銘告訴記者,在成都消費券政策出臺后,他們立馬就通過支付寶平臺加入這個活動。截止目前,消費券已經引導了超萬人次的顧客到店消費,消費券核銷近5000筆。“通過分析,整個5月同比去年增加了103%,這個數據直接給我們打了一支‘雞血’”。

  成都消費券活動的開啟,調動了不少商家的積極性。和大米先生不同,還有的店家在消費券的基礎上,疊加自己的優惠以此來帶動消費。

  “發消費券的第一周,我們全成都店鋪銷售額增長了50%,支付寶端交易增漲128%! “廖記成都市場負責人向記者曬出了店鋪的生意經:消費券本身是滿60減20,廖記棒棒雞決定在支付寶里再上10元優惠的券,跟消費券一起抵扣,這樣對顧客來說就直接是5折了,吸引力就更大。

  “這個創新高的成績,給我們全市200多家店的員工很強的振奮感,一掃之前低落,現在干勁十足。不少柜臺員工主動走到街上來吆喝。“廖記一家門店負責人說。店員們通過橫幅、立牌,收銀臺物料等方式全力提醒顧客通過支付寶使用消費券。

  有數據顯示,在消費券的帶動下,全成都共有23萬家小店的營收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實現逆勢增長,該成績排名全國全五。支付寶消費券相關負責人稱:“收入同比增長意味著,成都23萬家小店不僅從疫情影響中生意回暖,還相比平常水平有了增長,尤其是發放消費券的段時間,有一半以上小店收入還同比翻了兩倍,這樣的成績給小店主帶來了不少信心。”

  為持續拉動經濟增長

  互聯網平臺需開放消費券產品和技術

  5月初,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就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初步統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190多億元的消費券。

  與現金補貼和普通消費券不同的是,數字消費券通過支付寶等平臺實現定向支付,不僅大幅降低了發放和核銷的成本,更能確保全部流入實體經濟,精準拉動消費。

  對此,螞蟻集團CEO胡曉明表示,把消費券從短期的應急手段轉為長期的政策杠桿,政府主導、平臺運營、多方參與,讓消費券成為下一步復工復產、拉動消費的核心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委員建議,互聯網平臺應該全面開放消費券產品和技術,在疫情常態化之后,行業、商家能夠主動利用消費券這樣的創新形式吸引顧客、拉動生意。

  對于消費券的發放,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看來,發放消費券等補貼手段是促進消費的短期特效藥,要想持續釋放消費活力,需要通過“調結構”“穩就業”“穩增長”等一系列措施從根本上提振經濟,增加群眾有預期的永久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