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向未來

  多重機遇疊加做強城市能級

  此次撤縣設區,仍以原新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新津區的行政區域。雖然區域未變,但從縣到區一字之差,卻意味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前,新津匯集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南拓”、建設成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邁入地鐵時代、公園城市建設等多重機遇,以“創新”為關鍵詞,新津正快步向都市型經濟轉型。

  新津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德眉資一體化重要組成部分。撤縣設區后,新津必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同時也為成都做強核極提供有力支撐。

  前不久的6月17日,新津文旅集團剛剛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推進“重慶國博+天府農博”開放合作、協調創新、資源共享,助推川渝農業會展高質量發展,實現“買川渝、賣全球”。

  新津被納入成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域納入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范圍,是成都最具公園城市實踐價值的區域之一。根據成都市出臺的《關于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方案》,將在包括新津在內的5個區(市)縣范圍內形成“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布局。到2025年,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達到20%;示范區將全面對標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研究制定政策性文件,開展高質量發展先行先試。

  遵循“人城產”的發展邏輯,位于新津的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中國天府農博園、成都梨花溪文化旅游區三大產業功能區占全區面積的78%。按照“一個產業類別就是一個城市主題社區”的思路,當地關注居住和產業的平衡、商業配套和生產的平衡、空間規劃和設施配套規劃的平衡,打造居住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來吸引人才,營城理念不斷升級。

  專家觀點

  搭上時代風口 助力成都唱好雙城記 做強極核功能

  西南財大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

  繼原新都縣、溫江縣、雙流縣、郫縣撤縣設區以后,新津也搭上了撤縣建區的時代風口。這既是時代發展大勢賦予成都、賦予新津的重要機遇,也是新津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后水到渠成的結果。

  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求做強“一軸兩核”,在重慶提出全域主城區的背景下,做大做強成都主城區既是客觀要求,也是迫切需要,成都也需要走擴大主城區的道路,賦予城市更高的能級支撐。

  從新津自身發展階段來看,新津在城市規劃建設、產業規模、城市治理、社會民生等各方面,都達到了按照城市進行管理的水平。所以,無論是主觀愿望還是客觀要求,無論是治理能力還是發展水平,新津在此時撤縣設區都是必要的。

  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時代機遇下,通過撤縣設區,成都的經濟極核將進一步增強。新津也應當與時俱進,適應城市發展治理的新要求,相信有了制度加持,這里必然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新聞多一點:

  新中國成立后,成都區劃這樣變

  1952年 撤銷成都縣,部分劃歸成都市郊區。

  1953年后 相繼建立了東城區、西城區、金牛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和一個區級辦事處(黃田壩)。

  1976年 溫江地區的雙流縣、金堂縣劃入成都市管轄。

  1983年5月 實行市領導縣體制,溫江地區10個縣并入成都市。

  1990年10月 五區劃為七區。

  2002年 原新都縣、溫江縣撤縣設區。

  2015年12月 省政府批復成都市政府,同意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

  2016年5月 經國務院批準,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2016年12月 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

  2020年4月 省政府批復成都市政府,同意設立成都東部新區。

  2020年6月 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