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員聯合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及廣西植物研究所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刊發論文,發表了一種“隱世”百年后再次被發現的植物物種Aeschynanthus monetaria。
追溯到2015年10月,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考人員正沿著中國墨脫縣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的季雨林小路行走,他們此行的任務,是采集特殊的植物制作標本。考察過程中,路邊懸掛的枯枝上,一株特殊的植物吸引了物種采集者胡君的目光。
按照采集標本流程,胡君對其采集了標本,但胡君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平常的動作,卻給本次考察帶來了重要成果。
這種“隱世”百年的植物,便是胡君帶回來的標本,胡君等人為其首次擬定中文名——貝葉芒毛苣苔。
![↑貝葉芒毛苣苔植株](http://n.sinaimg.cn/sc/crawl/579/w550h829/20200628/4215-ivrxcex0155475.png)
特殊植物引關注
查閱資料發現已“消失”100多年
成都生物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森林與灌叢生態系統專題科考人員,在整理近年來藏東南地區野外考察的植物標本過程中,發現一株采集于中國墨脫縣雅魯藏布江沿岸濕潤森林中附生于枯木的芒毛苣苔“與眾不同”。
芒毛苣苔屬是苦苣苔科的一個獨特的屬,約140~160種,主要分布于東喜馬拉雅山脈到東南亞,一直到印度尼西亞。在這個屬中,大部分種類是附生在濕潤森林大樹上或石頭上的亞灌木。這株特殊的芒毛苣苔屬于小葉類型的附生亞灌木,花梗、萼片、花冠等器官覆蓋有短腺毛,花色鮮艷,花冠長約4厘米,花量較多,從干枯的樹枝上下垂,在茂密的季雨林里格外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