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頑疾

  分流工程緩解汛期壓力

  既可防汛也能抗旱

  眼下,做好“防守”,是金堂縣安全度汛的當務之急,但如何徹底破解防汛這一難題?金堂縣也有準備和籌劃。

  在辦公室,彭先洪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名為金堂縣城防洪能力提升及東部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總體平面布局圖的規劃圖。圖中,標注著3條紅色虛線、1條黃色虛線和5個藍色水庫。“這些,就是如何破解金堂防汛‘難題’的主要措施。”

  “根據目前計劃,我們打算在北河上游新建引水口,分洪至清溪河”彭先洪說,在汛期,這樣可以緩解趙鎮街道、棲賢街道、官倉街道的防洪壓力。同時結合縣域東部水資源的調蓄,對東部地區部分水庫進行擴容,用以囤蓄北河分洪洪水,實現清溪河、資水河、楊溪河的水系互通,可解決東部地區缺水的問題。

  此外,他們還打算在毗河入境處,新建引水口分洪至縣城下游,通過分洪工程,可完全緩解毗河縣城段的防洪壓力,同時解決淮州新城的城市用水保障,從而變水害為水利。

  “金堂縣面臨的自然災害較為特殊,在汛期,防汛壓力很大,但在平時,金堂縣東部地區又會面臨旱情的影響。”彭先洪說,在平常情況下,他們打算在北河瓦店子處新建引水口,引水至清溪湖,補充東部地區灌溉用水需求。而在汛期,大量水資源流入,如果不有效利用,汛期后的水資源將會出現短缺。所以在整體的設計中,在考慮防洪的同時,也將通過新建或擴充水庫,對洪水進行蓄水。

  據了解,在汛期期間,三條分流工程,將有效對金堂縣縣城上游洪水進行分流,保障城市安全,通過計算,“50年一遇”的洪水影響將有效下降至“20年一遇”,極大程度上保障了金堂縣城的安全。而通過側分工程,將西北地區富余水資源向東部地區配置,也可將變水害為水利。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鄧文博 攝影記者 呂國應 部分圖據金堂縣防汛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