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逆勢增長,整車產量達到2.3萬輛,同比增長47.3%,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16.6億元,同比增長37.9%。成都市擁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充電設施生產運營企業40余戶,產品涵蓋“三電”關鍵零部件及配套設備,初步形成了研發、制造、檢驗檢測、后端服務等較為完善的零部件制造體系,2019年全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值40億元。

  對于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方面,文彬表示,成都市將按照國家省市相關要求,按照產業發展潮流趨勢深入推進汽車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繼續加大力度建設充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持續推廣新能源汽車,力爭到2022年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要達到20萬輛,累計建成充電樁4.5萬個。

  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通過線上的形式帶來了遠程演講,他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形勢相對嚴峻,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響,經濟遭受沖擊,另一方面是成本下降幅度和補貼退坡力度不相匹配,補貼退坡斷崖式下降對新能源汽車造成了巨大沖擊。葉盛基呼吁,國家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相關政策要全面落實到位,各地政府的相關政策要與國家政策相呼應和協調。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為本次大會帶來了主題演講,他表示,在日韓等電池企業還在為做電池而做電池的時候,國內的電池企業已經開始從整車的角度設計電池,如寧德時代的CTP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方建華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多數企業是有可能被淘汰的,這是新能源汽車向健康發展的必要環節,但是在洗牌期結束以后,新能源汽車產業會進入可持續發展。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永和介紹,全球市場方面,從今年年初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首次出現了下滑,1-5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合計74.7萬輛,同比下降12%。國內方面,1-5月份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下滑將近40%,1-5月份產銷分別完成29.5萬輛和28.9萬輛,同比下降39.7%和38.7%。分車型來看,新能源汽車目前還是乘用車為主,市場占比約占九成左右。商用車最近幾年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今年1-5月份,新能源客車、貨車占比分別為5%和4%。

  本次大會吸引了開瑞、比亞迪、五菱、長安、北汽、上汽、東風日產、中通客車、蘇州匯川、大地和電氣、力神電池、勝業電氣、電王快充、瑞瑞新能源、元齊新動力、奧思偉爾等品牌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