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禽遷徙專項調查
在一季度的基礎上,成都觀鳥會在龍泉山涼風埡、崇州西山青峰嶺和都統巖、都江堰靈巖山等地帶開展了較為系統的猛禽遷徙監測活動。尤其在龍泉山,由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朱磊博士領銜開展監測活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根據朱磊博士主編撰寫的《2020年成都龍泉山春季猛禽遷徙調查初報》顯示,在14次調查中,共記錄到21種猛禽,包括鷹形目17種和隼形目4種,其中數量最大的是普通鵟(Buteo japonicus)和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分別為691和652只,除這兩種而外,還有10種的記錄超過了10只以上。整個調查期間總共記錄到1871只個體(包含未辨識到具體種類的個體),能鑒定到具體種類的則為1626只。其中短趾雕為成都鳥類新紀錄。
都江堰靈巖山也記錄到草原雕等一定數量的猛禽。成都地區猛禽遷徙的最大記錄峰值出現在5月10日的都統巖,當日記錄到遷徙路過猛禽2118只。二季度遷徙猛禽記錄共計4648只。

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
二季度水鳥遷徙已進入尾聲,成都觀鳥會繼續在重要區域開展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分別在龍泉山和靈巖山兩次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Ciconia nigra),鳥友廖德在都江堰大坪村記錄到受傷被救助的極罕見鳥類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因極為罕見。海南鳽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五月中下旬,青龍湖依然有超過300只以上的斑嘴鴨(Anas zonorhyncha)和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滯留,并有繁殖行為。從成都平原區的觀察來看,滯留在成都平原且能進行繁殖的雁鴨近年來有種類和數量增加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