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繁殖鳥類調查

  二季度記錄到的193種鳥類中有明確繁殖行為及見到幼鳥的有78種,占到記錄鳥類的40.41%(78/193)。記錄到紅尾水鴝(Rhyacornis fuliginosus)和白頂溪鴝(Chaimarrornis leucocephalus)在成都市區繁殖。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在成都市區已連續多年記錄到繁殖現象,可將其視作逃逸野化種。類似的情況還包括斑文鳥(Lonchura punctulata)等。成都植物園、大熊貓基地、火井鎮、都江堰無憂谷等有較為穩定的壽帶(Terpsiphone paradisi)繁殖。彭州市寶山村太陽谷景區有較為穩定的翠金鵑(Chrysococcyx maculatus)繁殖記錄。家燕(Hirundo rustica)、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等除在人工建筑傳統部位(如屋檐下)筑巢繁殖之外,越來越多在監控器、燈泡等非傳統部位筑巢繁殖。除繼續記錄到或在成都平原區繁殖的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之外,還在成都市主城區記錄到游隼(Falco peregrinus),亦或在成都平原區有繁殖。

  短趾雕

  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

  到二季度,雖然新冠疫情在國內總體上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存在輸入和本地散發等情況。此外也需要對禽流感等其他鳥類易患病等情況進行監測。因此,依然需要加強對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的監測工作。

  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繁殖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出現的水鳥滯留現象值得持續關注。監測中未發現捕殺、傷害野生鳥類等情況,未發現野生鳥類禽流感疫情,未發現新冠病毒對鳥類等野生動物產生影響情況。

  圖據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