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7月6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林業部門獲悉,在一季度工作的基礎上,成都觀鳥會于2020年4月1日-6月30日實施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二季度工作。本季度內,繼續開展了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繼續開展了龍泉山和龍門山猛禽遷徙調查、春夏季鳥類繁殖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
二季度共有67人參與調查監測工作,累計超過500人次,其中成都觀鳥會和鄉野走廊等機構還組織吸引了超過400人次的公眾參加猛禽觀察等活動。調查監測覆蓋成都全部全市縣,調查點位在一季度的基礎上擴展到69個,涵蓋成都市域的所有生境類型。
2020年二季度調查共記錄到鳥類193種8614只,相較一季度170種不重復記錄96種。一、二季度鳥類記錄累計達到266種,占成都鳥類記錄的54.78%(266/491)。其中短趾雕(Circaetus gallicu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紅頭咬鵑(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為成都鳥類新記錄。黑喉歌鴝(Luscinia obscura)再次在四川大學記錄到,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也出沒于白鷺灣濕地。二季度記錄鳥類中78種有繁殖行為,占記錄鳥類的40.41%(7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