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劍指”臭氧,收獲132天優良天

  “成都達到132天優良天,是高壓狀態下的‘逆風翻盤’,得益于前期持續開展的工作。”該負責人表示,他們對今年的臭氧污染形勢早有預判,今年3月就提前謀劃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并較往年提前一個月制定印發《成都市2020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方案》《成都市2020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監督幫扶工作方案》。同時在印發方案的過程中借智借力,充分發揮大氣污染防治“國家隊”力量,先后邀請張遠航、賀克斌院士及其團隊來蓉召開專家咨詢會,為成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獻策支招,還制定了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強化管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以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為主攻方向,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有序推進工業源、移動源、面源污染治理。特別是創新開展全市小微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義診”幫扶活動,面向社會招募260余名專業環保志愿者,對全市4600余家小微工業企業開展“義診”,幫助指導企業規范管理臺賬、對收集效率較低或無法穩定實現達標排放工序(工段)進行治理升級,切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環境治理困難,也是統籌推進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的有效探索。

  同時,繼續強化科技治氣,充分運用數智環境系統加強日常調度值守,借助VOCs走航監測車、手持VOCs監測設備、紅外攝像機等技術手段,精準鎖定異常點位,做到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并運用自主研發的中長期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加強臭氧污染精準預測,提前兩天發布未來7天的臭氧預警管控通知,引導相關工地、企業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實行錯峰作業和調序生產。

  此外,更加注重分類施策、精準治氣,以工業企業、汽修行業企業、施工工地、加油站(儲油庫)等行業為重點,分類制定了《成都市2020年夏季臭氧防控行動告知書》并全面發送至各相關行業企業,進一步強化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引導社會各界依法有序參與和監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

  “鐵腕”手段 科技治氣,呼吁共治共享

  根據成都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聯合會商結果,7月成都氣溫偏高1.0℃,臭氧污染形勢較上月和去年同期更加嚴峻,且7月已進入盛夏,仍維持氣溫偏高態勢,有間斷性高溫天氣過程,預計有3-4次污染過程,主要集中在上旬前期、中旬中期至下旬,其中上旬前期和下旬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風險。

  “持續污染的形勢提醒我們不能放松臭氧污染防控行動。下一步,成都將把持續減排作為臭氧污染防治的總體方向,突出精準治氣、科學治氣、依法治氣,深化區域聯防聯控,全力以赴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上述負責人說,突出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是重中之重,精準治氣,持續加大源頭替代力度和過程管控力度,繼續開展小微企業VOCs治理“義診”幫扶活動,7月底前全面完成4600余家企業現場“義診”,做到邊診斷邊整改,并同步做好評估總結和成果運用;同時針對火電、水泥等重點行業,強化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監管,降低NOx排放總量,持續優化交通組織結構,加強重點區域柴油貨車、運渣車、工程機械等高排放移動源污染管控。

  科技治氣也將突出一些“鐵腕”手段。成都將繼續加大“在用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等已成熟科技治氣成果的應用推廣,持續運用VOCs走航、手持VOCs監測儀等技術手段,實現污染源精準管控,加強預測預報和預警管控,科學引導裝修改造、道路劃線、汽車維修等涉VOCs排放工序錯峰或調序施工。同時,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推動落實成德眉資同城化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攻關方案,持續開展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推動成都平原城市提前同步采取區域污染應急管控,共同削減NOx和VOCs等前體物排放,減輕區域臭氧污染。

  面對接下來更為嚴峻的臭氧污染形勢,在落實各項污染管控措施的同時,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也呼吁廣大市民從自身做起,優先考慮公共交通出行,減少燃油(氣)機動車上路行駛;盡量選擇夜間加油,減少日間陽光強烈時油氣揮發;家裝主動選用環保認證產品(水性涂料),減少溶劑型涂料使用……通過自覺踐行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共同呵護美麗“成都藍”。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