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翻看該公眾號發現,從去年9月30日《鳥撞玻璃記錄統計,需要您的參與開始》推文開始,該公號已經陸續發布了2019年10月、11月、12月以及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鳥撞玻璃記錄簡報。在推文最后有兩段話,一段是珍·古道爾博士說的:“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一段是公號作者的呼吁:“我們的調查仍在繼續,需要您的參與。提交已知的記錄,轉發擴散調查的消息,讓更多人知道,都會有所幫助。而力所能及讓自己周圍環境里的玻璃變得對于鳥兒更為友好,更是善莫大焉!”
調查工作主要由兩個人利用工作之余完成
第一個月,全國12個省市80位熱心朋友提交88條記錄
是誰在進行調查?近日記者聯系到了該公眾號作者。據了解,截至目前,調查的實際工作,主要由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朱磊博士和龔文杰先生在業余時間完成。龔先生是參加成都觀鳥會組織的“成都自然體驗50+”的培訓學員,一直熱心公益。在調查當中,他負責收集數據的小程序以及數據的初步分析,而朱磊博士主要負責不定期推送調查結果的簡報,以期擴大調查的影響力好讓更多人知曉。
朱磊表示,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大量鳥類因與人類建筑物玻璃發生撞擊而導致傷亡,這一現象已經在不少國家引發了關注,也有了不少的相關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措施。然而,國內這方面的工作卻開展得很少,以“鳥類撞擊”和“玻璃”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里進行檢索,僅能找到一篇相關的研究論文。

對此,他們萌生了利用社交媒體收集鳥撞玻璃信息的想法。去年9月30日,他們在微信公眾號“鴉雀有生”里以成都觀鳥會調查項目的形式首次推送了征集信息的內容。后期的調查內容也均是通過該微信公眾號發布,看到推送的朋友可以通過小程序提交記錄。當年10月底,他們就收到了來自全國12個省市80位熱心朋友提交的88條記錄,可以說調查基本達到了他們最初的設想。
據朱磊了解,昆山杜克大學的李彬彬博士,指導學生在該校校園內系統收集鳥撞玻璃的信息。他們跟李博士有過聯系,“實際上我們的調查可能會了解較大地理范圍里的鳥撞玻璃概況,但像建筑物的朝向、窗玻璃或玻璃幕墻的面積、周圍環境這些因素如何影響鳥撞玻璃事件的發生,這樣更為細節的內容,需要李博士他們的工作來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