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經營者——看似一塊“肥肉”實則是根“雞肋”
事實上,不少小區泳池是由第三方在運營。
由于游泳池有一定的剛性需求,第三方機構通過會員、培訓等營銷手段,很好地激發了需求市場,因此曾經獲得了一定利潤。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經營者感受到了壓力,“看似一塊肥肉,實則是根雞肋?!庇卸嗄瓿邪斡境亟洑v的經營者陳菲菲告訴記者,小區游泳池的運營成本不低,她曾經承包了一個游泳池,總面積大約400平方米,清洗之后首次裝水就要接近1000噸,還請了3名安全員,這樣才允許開始營業。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泳池承包期租金3萬元(實際上是2個月時間),每月水費大約8000元,消毒、檢驗約1200元,安全員10000元,不加設備維修費,每月的硬支出在34000多元。而游泳賣月票400元/人,大約能銷售80張左右,另外可以招收10個左右的學員,每人大約收費1100—1300元不等(一對一收費相對較高),這樣勉強能維持不虧本,略有節余。
成都亞斯特健身游泳俱樂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小區游泳池修建時標準不一,時間久了老化,出現漏水等現象,每年都要進行修補升級,成本很高。此外,小區游泳池的更衣、沐浴等方面的服務能力,也無法與專業游泳池相比,很難吸引高端客戶,價格提不上去,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小區封閉運行時間長,再加上下雨時間太多,導致很多小區游泳池經營舉步維艱,經營者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