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成都東部新區迎來掛牌100天。

  “往后看千年,往前看三年”,成都人習慣用這樣一個語句來表述東部新區規劃建設的幕后臺前、前世今生,內蘊成都千年城市發展邏輯,映射面向未來的城市發展新坐標。

  在世界城市之林中,成都東部新區尚是一叢正在拔節生長的嫩綠,或許在世界經濟版圖上還來不及標注,但置身其間,不僅能由此打開中國城市未來想象,也能洞見“一尊重五統籌”“五大發展理念”以及“文化復興”“基層治理論”“精細管理論”……這些都是觀照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切片。

  往后看千年,代言當下中國城市青春期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

  2020年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4月28日,四川省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成都東部新區。

  在這片729平方公里土地上,將打造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

  這是成都實施“東進”戰略,推動城市千年之變的點題之作,也是成都以“后發”城市形象試圖領跑中國城市轉型發展下半場的破題之作。

  掛牌儀式上,原中國規劃設計院院長李小江稱:這就是為“后浪”所規劃的一個新城。

  當千年之變疊加擁抱“后浪”,這不僅意味著新理念、新機制、新空間、新格局,意味著對年輕人具有“致命吸引力”的人本化、現代化、國際化特質,也意味著城市的后發潛力以及對城市永續發展之路的上下求索。從這個意義而言,成都東部新區代表了轉型中的中國城市的青春期。

  有兩個關鍵詞,可以打開成都東部新區關于未來的想象。

  一個是聚集,一個是溢出。

  2019年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明確指出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實際上,這兩個關鍵詞要解決的就是這兩個問題。

  按照規劃,到2025年,成都東部新區城市形態將基本顯現,常住人口達到8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80億元。到2030年,城市功能加快健全,常住人口達到11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到2035年,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基本構成,常住人口達到16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00億元。

  聚集是城市發展的本義,也是城市能級的一個量化指標。實際上,在書面規劃的三個時間節點之外,成都東部新區的目光已經投射到了2070年,是按照總人口800萬來設計。

  聚集必須是好的聚集。中國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必須以“人”為核心,關鍵要研究“人的選擇”。成都東部新區在這點上有突出亮點,這就是“人-城-產”營城邏輯。

  興高新高能產業,形成聚集強紐帶;立城市文化“圖騰”,涵養靈魂的安放;造美麗宜居環境,大規模植入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形成職住平衡、產城相融、宜居宜業的“大生態”。用市場的而非行政的方式,引導中心城區的人口選擇更適宜的生活居住區,吸引更多的“新成都人”來就業安居。

  李曉江對此點評為:“符合人性化尺度,符合未來發展價值觀”。

  2019年,成都管理人口超2100萬。據測算,兩三年之后,成都人口規模將達到2200萬的規劃人口容量極限,而再過十年,則將達到3000萬。為此,有成都網友設計了一個廣告語:新成都人哪里去?翻過龍泉山,東部新區歡迎你。

  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說,“城市是人類的勝利,既是人類重要的生活場所,也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城市功能溢出,輻射城市群,進而帶動整個經濟區,是打造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必然要求。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看來,“東部新區位于成渝發展主軸主干,有利于帶動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快速崛起,推動成渝相向發展。與此同時,東部新區位于成德眉資中心腹地,有利于推動成都與德眉資三市同城化發展,推動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委員、總經濟師王正丹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需要一個國家級新區。而現為省級新區的成都東部新區,將為未來升級為國家級新區做準備。

  李冰治水、張儀筑城,“兩江抱城,三城相套”,是成都人家喻戶曉的城市記憶,但如果追溯更遠,古蜀時代的成都,實際上就走過了一條從南向北再向東,最后又折回向南發展的路徑。趨利避害,是這條線路的路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從這個角度講,成都東部新區的規劃建設其實是對歷史的一次致敬。往后看千年,是用一種“懷舊”的方式去反思歷史,追問現在,思考未來。

  往前看三年,給新區注入一個有趣的靈魂

  從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迄今正好百天。

  從東進戰略橫空出世到東部新區實在落地,至今整整三年。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這次會議上,成都在之前就提出的“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個城市發展總體目標之前,加上了“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這個前綴。

  或許當時許多人并未意識到這一前綴對于成都的全局意義。

  這個前綴一加,成都的發展有了靈魂。

  當新發展理念照進波瀾壯闊的城市發展進程,自此,城市轉型升級走到了柳暗花明處。以新理念作為城市工作全局的統攬,成都推動著產業之變、形態之變、生態之變、治理之變。到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期間,明確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要求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同一個會議上,成都提出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區域發展策略,推動城鄉形態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轉變。這是成都在提出以“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為城市工作總指導之后的最新城市實踐,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成都最大手筆的一次城市創新。打破幾千年單中心城市格局,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產業經濟地理,實現整個城市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持久性,這與雄安新區建設在理念和行動上高度契合,對成都而言,改變了格局,影響了全局。

  東部新區則是“東進”戰略下的蛋。

  2019年7月19日,“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出臺。這部規劃從2017年4月起步,經過醞釀謀劃、戰略研究、勘探規劃、統籌提升和片區設計五輪,歷時兩年多,先后有96名院士、國際大師及知名專家,領銜100余支專業團隊、35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那些頂著巨大光環的業界大咖們,在遠與近、快與慢、增與減、舍與得之間爭得面紅耳赤。新發展理念下的營城,不僅是理念的升華,還有方法論的改變,以及技術的不斷刷新。

  一個“新”字,賦予成都東部新區全新靈魂。這個關于夢想和未來的城市宏大敘事,

  因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主線而彰顯時代價值,因立足別具魅力的城市文化而獨具成都氣質,因以人為主題而尤顯細節的溫暖,因極具膽魄的發展設計而將使成都在未來數十年擁有城市競爭的強大實力。

  聚焦一百天,沒有什么能阻擋前行的步伐

  快與慢,一直是成都的兩面。人們醉心于她的慢生活,又往往為“成都速度”傾倒。與東部新區規劃歷時兩年多推出并且至今仍在修訂相比,東部新區的建設場景轉換令人目不暇接。

  有網友梳理了截至7月底關于東部新區的重大消息——

  掛牌當日51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385.03億元;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四區”之一,成都未來科技城起步區面向全球征集設計方案;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唯一的4F級跑道西一跑道,迎來全線貫通;

  發布城市機會清單,共9個片區57個重點項目;

  吉利學院成都校區正式落成揭幕,將于今年9月迎來首屆6000名本科生;

  東部新區首批TOD綜合開發項目三岔站TOD商業規劃發布,定位為時尚消費、商務服務和商貿流通;

  華僑城擬對成都東部新區追加1000億元投資;

  丹景臺、龍馬湖獲評最受成都市民歡迎的網紅打卡點;

  7月31日,掛牌后首次舉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總投資額超過439億元。

  據國網成都簡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謝未臨透露,“東部新區已是全成都用電負荷增長最快的區域””。據悉,今年三四月份以來成都東部新區用電負荷增速已達到20%左右,進入五六月份后增速超過30%。

  另據boss直聘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數排名,成都緊隨廣北深滬漢,排名第六。調查顯示,來到成都的人才大多對東部新區有著濃厚興趣。

  熱度,投射對城市的信心,速度,則傳遞對目標的勢在必得。

  百日前,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書記張瑛說過一句話,“大干快上!像當年深圳特區那樣。”而今百日過去,果然不負眾望。

  有什么能夠阻擋人們前行的腳步呢?時間一往無前,太陽照常升起,世界依然在美好的期盼中走進2020的秋天,中國的城市依然踩著自身發展的節奏,在時代大潮中奮力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