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氣不缺但冷熱不均

  吃的生意好服裝生意秋,“把生意一直做好,難”

  “1227步行街有這么火,當初誰也沒想到!”8月13日傍晚6點,正是下班高峰,南充市順慶區1227步行街滿是黑壓壓的人群。街口處,柯黎明經營的冰豆花店前圍滿了人。這家營業面積只有4平方米的小鋪,每晚的營業收入竟可以達到三四千元。

  作為一條在傳統商業街區重新打造的特色仿古步行街,1227步行街于2013年12月底開街營業。這條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的步行街,現已入駐商家234戶,入住率達100%,業態基本囊括了吃住游購娛等日常消費。

  同在一條街上,生意卻是兩重天,尤其是在夜幕降臨的時候。

  “門前是餐飲小吃一條街,左邊是服裝百貨一條街,光看燈光的亮度就知道哪里更有人氣。”華為授權體驗店正處于兩條街巷交叉位置,店長羅潤秋坦言,自從去年11月步行街夜市小吃街啟動后,因為客流的暴增,華為手機的銷售業績也跟著上漲超過30%。

  步行街負責人孫宏凌也有同感。在他看來,相較于過去“大包小包”的購物場景,如今以餐飲消費和休閑娛樂為主的體驗式消費業態更受歡迎。“網購興起之后,像服裝這類零售業就有下降趨勢。”

  這種變化,更加直觀體現在1227步行街墻的導購圖上:紅黃藍綠標識的品牌類別中,藍色代表的服裝等百貨零售品牌僅占30%左右,其余全是餐飲和生活休閑類。

  在170公里之外的綿陽涪城區,綿州記憶步行街同樣川流不息。作為當地一處大型商業步行街,三縱三橫的街道聚集商戶3000余家。

  大觀園仿古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人多的時候,幾千人都不為過,那時一個月的凈利潤四五萬塊錢都很正常,現在還是差遠了。”吳艷在大觀園一樓的底層商鋪經營20多年,賣過糖果也賣過飲料等。回憶起大觀園從1997年開業到2010年頂峰時期人山人海的場面,她至今都感到不可思議,“現在不行了,雖然逛街的人看上去還是多,但大多數人都是逛逛就走,買的東西也是零敲碎打的小玩意,生意越來越難做。”吳艷感慨。

  二

  一鋪不再難求

  口岸稍差的商鋪,租金下降,老板不斷換

  “這條仿古街算是整個綿州記憶人氣最高的街道,但曾經的‘一鋪難求’輝煌時代已經遠去了。”四川富臨集團資產經營分公司大觀園管理處經理黎曉蓉坦言,過去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商鋪,年租金能夠達到30多萬元,還很搶手。現在風光不再,有些口岸稍微差點的商鋪,老板換了一輪又一輪,甚至閑置。租金平均下降了10%。

  隨著電商興起,線下的百貨銷售普遍受到沖擊,加上大觀園仿古步行街的配套設施落后、外觀形象老舊,客流丟失在所難免。但仍有不少步行街做得風生水起。問題究竟出在哪里?黎曉蓉和商家進行充分溝通,也帶領管理團隊專門前往成都、武漢、上海等地的步行街考察調研。

  “國際品牌多、商流客流大,這個確實沒法比。”黎曉蓉走了一圈回來發現,除了省會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更大以外,其實各個地方的業態和銷售形式都差不多,甚至單從商家數量、年銷售額等數據相比,綿州記憶也不差,但唯獨有一點令她印象深刻——那些步行街,管理都十分規范,業態主題和店面形象風格統一。

  綿陽市涪城區商務局局長謝世軍也看到了問題所在:規劃缺乏系統性,老舊小區穿插步行街,交通管理存在漏洞,下水道管網建設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配套滯后……“綿州記憶作為綿陽最大的商業步行街,因為缺乏系統性的打造,始終難有更大突破。”

  “但改起來太難了!”8月14日,記者見到綿陽市涪城區商務局副局長方利平時,他手上正拿著綿州記憶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總覽示意圖,這是一份尚未啟動的方案。方利平坦言,在研究制定方案時,首先要確定誰來改、誰出錢、誰實施的問題,結果梳理下來發現,這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情。關鍵原因,就在于業主實在太多。“這條步行街的商鋪產權,其中國有資產占比30%,大公司、大企業占比20%,而剩下的50%全集中在小業主身上,你說怎么改?”

  對于這一點,黎曉蓉也深有同感:大觀園只有幾百米長,但產權卻很分散,有的被私人老板賣出去了,有的是單位部門的,七八個業主單位攪在一起,很難統一打造和管理。“過去也曾想過對步行街進行升級改造,商戶們也都表示支持,但一說到錢就很難執行下去,改造也就無疾而終。”

  人氣的沒落、轉型的困難,這些無奈和尷尬,同樣是擺在成都春熙路商家眼前的一道難題。

  “以前都說‘春熙路上看美女’,現在美女都在其他地方去了。”龍抄手總店副總經理杜勇從1987年起就在春熙路上班,30多年來,見證了春熙路從起步、發展、巔峰到進入瓶頸期的過程。說起現在的“百年春熙”,杜勇有些苦笑。“除了亨德利、鳳祥樓和我們龍抄手,以前的老店大多都搬走了,百年風韻難覓。”不僅如此,隨著太古里、寬窄巷子等步行街的崛起,春熙路的人氣被分散得更快。正因為生意難做,不少老板直接就把店鋪轉讓出去,業態也一改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