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杰
正是丹桂飄香時,桂花巷的桂花樹卻被砍光了。
砍在樹上,疼在市民心頭:桂花巷,是位于成都核心城區青羊區寬窄巷子旁的景致古巷,是清代滿城十一條兵丁胡同之一的“丹桂胡同”,更能體現金黃桂花下悠閑生活的老成都。桂花巷的一草一木,不僅美,而且“貴”,貴在它承載的是居民的綠色生活、是老成都的文化記憶。如此珍貴的桂花樹被砍,是難以挽回的損失。
面對市民憤怒,官方回復卻值得玩味:一會說不知情,一會說砍的是香樟樹,一會又說還是桂花樹。主管部門連著名街巷被砍的樹都閃爍其詞,是真糊涂還是裝糊涂?圍繞樹的品種大作文章,或有良苦用心:此次砍樹,源頭在于少城有機更新四期工程,本意是“換樹”,換香樟為桂花樹,只是“相關執行綠化公司卻采取了從中段鋸斷的方式”。但不論是本意如何、砍下的是什么樹,相關部門至少也有失察之責。在市政管理“多規合一”當下,換樹變砍樹,管理者都不知情,令人冒冷汗。
公眾更不解的是,為什么好好的樹非要換走?固然,移走各類老樹,換上清一色長得高度一致的小桂花樹,可能更精準符合古巷名稱,往往也更整齊。但問題是,名稱叫“桂花巷”,就只能有桂花樹、不能容香樟樹了?看起來更整齊的小樹,又怎么能代替那些歷史悠久的老樹?無論什么理由,郁郁蔥蔥的老樹無差別砍下了,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桂花巷無桂花、歷史巷無歷史,不叫改造和重建,叫悲劇和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