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撒土里 改變土壤酸堿度
“種過羊肚菌的地,種其他作物也會減產。”金堂竹篙鎮常樂村村民李文水告訴記者:前年,他家一畝多土地被流轉給附近農戶種植羊肚菌。去年收回這塊地后,他發現,同等條件下,這塊地所產的水稻比周邊地塊低了一兩百斤。
李文水認為,羊肚菌的種植改變了原有土地的酸堿度,是造成減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石灰成桶成桶撒在地里,莊稼能長好嗎?”李文水記得,前年秋天,土地剛剛流轉給羊肚菌種植戶,對方就開始給田里撒了40多斤石灰,“說是沒這個,土壤酸,就長不出羊肚菌。”
省農科院證實了這種說法:羊肚菌喜弱堿性或中性土壤,即ph值6.5以上。而四川的,特別是成都平原地區的土壤,則以弱酸性為主,ph值普遍在6.1左右,這樣的酸堿度適合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但若要短時間內達到種植羊肚菌的土壤條件,必須借助石灰等改變土地的酸堿度。
土地不能施肥 保證品質產量
還有的村民認為,羊肚菌對土地的肥力傷害很大。
“羊肚菌嬌貴得很,水肥、氣溫隨便出個錯,一畝地一斤都收不到。”曾陽勇說,為了保證品質,羊肚菌種植全程不能施肥,但是灌溉要跟上。他認為,對田地不施肥,對地力會有損耗。

三合碑社區的羊肚菌種植大戶曾田枝告訴記者,作為菌類,羊肚菌在同一個地塊連續多年種植,很容易產生病害殘留土中,也可能導致土地減產。“這也是我們這么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同一塊地,兩茬羊肚菌中間,要間隔幾年。”
對于部分流轉了土地的農戶來說,減產已成事實。
李文水說,由于羊肚菌種植戶是外地人,想要追回損失已不可能。他們更擔憂的是,會不會對土地造成更加長遠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