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于明年中旬前后

  完成街道座椅增補提升工作

  根據《方案》,以舒適人性化、美觀文創性、公眾參與及安全耐久協調性為整體原則,成都將在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實施街道座椅增補提升工作。包含對新改擴建道路同步規劃建設街道座椅,對數量不足、分布設置不合理、品質不佳的既有街道座椅進行增補提升,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座椅維護管理機制。

  具體來說,對于街道座椅分類,將以相關規定確認其所屬類型,如生活型街道座椅、商業型街道座椅、產業型街道座椅等。

對于座椅設置,《方案》要求不得影響行人安全通行——人行道寬度小于3米時,不宜設置街道座椅,如確有需要可據實際條件設置;人行道寬度大于等于3米時,原則上應結合現場情況合理設置街道座椅,且優先考慮統一設置于人行道綠化帶,其次考慮設置于人行道設施帶內。

生活型、商業型街道座椅,間距原則上不大于100米,其他類型街道座椅間距原則上不大于300米;

場館、景點、醫院、學校、公園、居民區、大型商場、廣場、車站等行人駐留率大、座椅使用率高的節點周邊,合理加密設置座椅。

  按照《方案》,該工作將于明年中旬左右完成。

  ▲圖據水潤成都

  從沙河公園到大運會

  小小座椅背后的“以人為本”

  有人在知乎里問,為什么城市公共區域的凳子總是那么少或不設凳子?截至目前,該問題收獲了近萬名網友關注。

  事實上,街道不僅承擔著交通、休閑、生態、商業、文化等功能,也承載著人們對于整座城市的想象。成都也意識到,要打造更宜居的公園城市,人們最容易觸及的街道至關重要。

  這不是成都第一次進行街道座椅的增補提升。成都在一環路擴能提升方案中,除了優化機動車道、增植行道樹、強化慢行交通功能,還專門提出沿線增設休息座椅、垃圾桶、標志標牌等便民配套設施,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

  ▲成都沙河公園的座椅 圖據水潤成都

  在成都沙河城市公園,這里有70把“會講故事”的椅子。這些椅子顏色不一、樣式各異,唯一相同的是,每張長椅上都刻有一段溫情脈脈的話并留有名字。這70把椅子是一群成都人去年為沙河城市公園捐贈的,捐贈者來自不同行業,既有土生土長的“老成都”,也有因工作、求學定居于此的“新成都人”。長椅上的留言,關乎親情、愛情、友情,既有老成都的歷史故事,也有當代成都人的激情與奮斗。一把長椅,將成都人與城市無縫連接。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成都這座城市的溫度。

  故事還在繼續。更加富有創意和故事性的街道座椅,將在成都出現。

  據了解,在2021成都大運會來臨前,成都將面向全球征集2021把來自專業設計大師、設計機構、社會民眾等設計捐贈的大運公益椅,并在成都各大綠道放置,星羅棋布,“椅靠”夢想點亮全城,全民共建共享,為成都大運添活力。

從頂層設計來看,去年底,成都就發布了《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公示版)》(以下簡稱《導則》)。《導則》提出,讓街道主力由“車”變“人”,并按照交通屬性和功能屬性,把成都街道分成了生活型、商業型、交通型、產業型等6種不同的類型。

  從道路回歸街道,是以人為本的更新。一把把街道座椅背后,實則是成都從與市民息息相關的街道入手,采用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設計,讓公園城市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