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強說,1982年成都籌備成立李劼人故居紀念館,從那時起便開始尋找這些散落在外面的李劼人舊物。“經過多方考證,最終確定了桂花樹被移植的地方。但是由于當時移植桂花的工人不記得另兩株桂花的具體位置,就只將這一株確定的桂花樹移植回來了。”
2002年10月,這株桂花樹重回李劼人故居。此后的每一年,桂花香都飄滿了整個庭院。由于桂花樹是李劼人親手種植,具備歷史意義,被劃分為了名木類別。
近日,成都市綠化工程隊在對古樹名木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這株桂花樹有嚴重的桑寄生危害。“桂花樹枝干稀疏,乍一看枝干上還有不少綠色的葉子,但其實這些葉子都是桑寄生的葉子。”成都市綠化工程隊副隊長劉繼偉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桑寄生是一種寄生植物,它會像藤蔓一樣纏繞在其他植物的枝條上生長,桑寄生接觸枝條的部位會慢慢生長出不定根穿透樹皮侵入活體植物的木質部,從被寄生的植物枝條中抽取營養和水分。這株桂花樹被桑寄生嚴重危害,已經使大部分枝葉枯死,如不及時救治甚至會造成整株桂花樹死亡,同時這株桂花樹上的桑寄生還會傳播侵害周邊其他樹木。
劉繼偉說,為了盡量保證這株桂花的樹形,不能進行重修枝,搶救工作需要精細地操作,類似于“做手術”。“會用工具將纏繞的桑寄生一點點從桂花樹枝干上切割剝離,對于剝離后的枝干傷口,會涂抹上愈傷劑,促進桂花樹枝干傷口的愈合。”接下來,成都市綠化工程隊將加強該樹的養護管理工作,持續關注其生長狀況,定期對其采取一些復壯技術措施。
成都共有55株名木
將開展搶救復壯、智慧管理等工作
古樹名木,樹齡在一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則可稱為名木。目前,成都市域范圍內古樹名木共有9000余株,其中名木有55株。
“古樹名木為珍貴樹木、珍稀和瀕危植物,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劉繼偉說,古樹名木被稱為“活文物”、“活化石”,蘊藏著豐富的政治、歷史、人文資源。并且古樹名木是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資源,對發展旅游經濟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經濟價值。
劉繼偉表示,成都一直在進行對古樹名木的搶救復壯工作,今年3月,四川發布《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更是進一步指導了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管理工作。
《方案》提出,四川未來三年著力推進健全管理制度、開展統一掛牌、完善保護設施、實施搶救復壯、建設古樹公園、加強科技支撐、推進智慧管理、建立認養機制、弘揚古樹文化等重點任務。
《方案》明確了在2020年4月底前,省、市、縣按權限分別完成古樹名木認定;在2020年5月底前,讓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有“身份”標識;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古樹名木名錄的統一發布。
根據《方案》,到2022年,四川將建成古樹公園50個以上。據悉,古樹公園將結合新農村、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充分挖掘古樹的文化、生態、旅游功能,遵循簡約、自然、惠民的原則,重點以古樹群為中心,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集保護、科普、宣教、休閑功能于一體的古樹公園,打造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同時,力爭到2022年,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保護管理能力持續增強,保護利用融合機制更加完善,公眾積極參與保護的格局基本形成,一級古樹瀕危衰弱株得到有效搶救復壯,古樹名木整體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