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的日子,往西看,遠處的雪山清晰可見;往東走,丹景臺上人山人海。這些美好的景象和腳下的濕地公園、身邊的山川湖泊、入目的秀麗風光一起,成就了一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以公園城市為理想目標,成都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經濟總量躍升至全國城市第7位,GaWc全球城市排名拉升至全球第59位。
抽象的數據具象成現實的生活,最為震撼的,莫過于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大考中,成都憑借公園城市的生態優勢、治理效能和活力韌性,成為全國感染率最低、活力秩序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更為貼切的,無外乎不斷出現的城市綠色生態景點,穿行未來感十足的莫比烏斯環五岔子大橋,流連鳥飛魚翔的青龍湖公園,夜游具有歷史氣息又有時代意義的錦江,翻越城市的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行走唐宋茶馬古驛蒲江明月村……
在建設公園城市的路徑里,城市空間的每一種新構架,每一個新符號,都成了市民生活的一個切片,凝聚成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對一座城市的認同感。
何以公園城市能滿足市民的需求?因為堅守著城市的初心——讓生活更美好。
向美好生活邁進,公園城市是最好的載體。
亞里士多德曾言,人們為了生活而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美好生活作為城市最具吸引力的一面,成了不懈努力的目標。
過往的歲月里,古蜀先民以其對山水人居要素的綜合駕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筑城智慧,成就了一座具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的天府之國。進入工業文明時代,高歌猛進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大城市病與美好生活背道而馳。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成都必須大膽破題,回應市民的美好生活向往,探索一條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城市發展道路。
將時鐘撥回到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以此為起點,成都接連成立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設立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創辦公園城市論壇,一系列舉措,是為了在公園城市理念的總綱下,和名家大咖一起暢想未來城市理想形態,深入探討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時代價值、科學內涵、實踐路徑。見微知著,城市里最為日常的生活,最為尋常的變化,背后是公園城市理念推動下成都規劃理念、發展方式、營城路徑全方位深層次變革的顯現。
動靜結合,張弛有度;科學構想,實踐驗證。“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回歸生活導向”這一句話,變成了一幅市民搭乘18號線地鐵,到金融城成就事業,看三岔湖波光粼粼,上丹景臺舉目遠眺,一起奔赴更美好生活景象的生動圖景。
向未來之城進擊,公園城市是理想的模樣。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公園城市是未來城市的理想模樣。公園城市,不僅解決當下問題,更著眼于未來。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示范”之意,進一步將未來概念凸顯。城市的萬千美好,孕育于自然天成,離不開有序規劃。未來城市不能憑空想象,要在城市自然生長和有序發展間尋求最大的平衡。因而,建設公園城市,要在成都最為自然的“肌底”之上,進行精心設計和科學規劃的“修飾”。
以綠色為底色、以山水為景觀、以綠道為脈絡,以人文為特質、以街區為基礎的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態,是成都構建公園城市的未來模樣。具體而言,則是“青山綠道藍網”相呼應的公園城市空間形態、“軌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園城市運行動脈、“生產生活生態”相統籌的公園城市發展空間、“巴適安逸和美”為特征的公園城市社區場景、“開放創新文化”相協調的公園城市發展動能。五個維度,五個概念,囊括公園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規劃與設計,不僅直面城市有機生命體的多元性、復雜性,更將“人”作為城市的主體,回應新時代人居環境需求,塑造城市競爭優勢。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公園城市,就是成都最大的抱負和雄心。今天,成都借破解自身發展難題之契機,以公園城市為發展目標,打造公園城市示范區,就是以空間換時間,讓未來成為現在,追逐詩與遠方。
在公園城市的規劃里,看得到未來城市的理想模樣,找得到城市發展的內生邏輯,更照得見成都為融入“雙循環”、齊心唱好“雙城記”,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等目標的城市“初心”。
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