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社區如何打造?

  生產制造、商業商務等為主

  以居住功能為輔

  產業社區的空間規模是1-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萬-5萬人。根據《導則》,這一社區定位為位于產業功能區,以生產制造、創新研發、商業商務功能為主,居住功能為輔的社區。

  在產業社區的打造方面,要更加彰顯“產業主題、核心功能”。立足社區產業發展,精準產業定位,筑強產業鏈,培育創新鏈。具體包括,結合產業功能區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精準確定細分領域重點產業方向;通過高新技術應用、跨界融合發展等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招引平臺性機構、賦能性企業,強研發功能、補產業短板延長產業鏈條。

  要更加突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在這一方面,要遵循人本邏輯,鼓勵功能復合、用地混合,推動產城一體化建設。具體包括,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等多種功能相互融合,職住平衡比例宜控制為30%-70%;推廣新型產業用地、創新研發用地,細分其他商務用地,精準支持科技研發,產業孵化、總部經濟等產業功能。

  要更加突出“開放共享、融合共生”。要突出場景營城治理路徑,積極營造社區空間歸屬感。具體包括,要結合街巷、綠地等公共空間,提供技術交流展示等共享空間,開展學習、培訓等創新交流活動;以生態空間、活力空間縫合生產生活空間,實現產業空間與社區空間的有機融合;結合產業主題植入建構筑物、小品、城市家具等,積極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凸顯產業社區人文特色。

  要更加關注“產業人才、企業發展”。瞄準產業人才、屬地企業需求,精準精細配套服務。具體包括按照不同產業人群個性需求,精準配置多類型商業服務、多層次生活配套服務,打造社區鄰里中心;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完善生產服務功能,構建現代化產業配套服務平臺。

  要更加強調“多方參與、多維推進”。推動政府、社區、企業多方聯動,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鄉村社區如何打造?

  生態融合、多業融合

  還要服務均等

  根據基底特征和用地類型,鄉村社區分為平壩型社區和山地丘陵型社區。空間規模為,平壩型3-5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型10平方公里。鄉村社區的人口規模為0.5萬-1萬人。

  根據《導則》,鄉村社區的建設要體現“生態融合、聚散相宜”。保持鄉村良好生境肌理,營造自然有機、適度集散的空間聚落形態。

  要體現“詩意棲居、自然之美”。充分尊重鄉村的生態環境,構建彰顯地域特色的自然鄉村景觀。

  要體現“以農為本,多業融合”。以城鄉融合發展單元為整體,推動多元業態融合發展。

  要體現“城鄉融合、服務均等”。推動城鄉公共服務標準統一,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要體現“鄉賢文化、鄉俗特色”。積極挖掘并展示鄉賢民俗,凸顯鄉村社區文化特色。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