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攝影報道
近日,家住成都市新都區的吳女士很糟心,今年6月份,她在成都市北富森一家名為“廣東勞卡”的櫥柜店為新家定制了柜子,總共花費兩萬七千五百元。可直到安裝柜門時,吳女士發現,柜門和柜體有些區別。柜體有明顯標簽,顯示其來自“廣東勞卡”,而柜門卻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標識。
吳女士質疑,柜門為三無產品,要求商家“假一賠三”。而商家卻稱,店里柜子的加工廠并不全部來自廣東,只是在簽訂合同時“忘了和吳女士說清楚”,自家產品具有檢驗合格證書,吳女士“假一賠三”的要求不合理。
目前,雙方仍未達成協議,成都市成華區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組織雙方調解中。
廣東生產咋變成“新繁制造”?
買主要求商家“假一賠三”被拒絕
今年6月,吳女士在成都市北富森一家名為“廣東勞卡”的家具店定制了一批柜子,包括衣柜、書柜、鞋柜等,總共花費27500元。
“買的時候,商家承諾是廣東勞卡生產的衣柜,保質保量。”吳女士說,在門店看著柜子還不錯,最終決定在這家訂購,并交了5000元作為定金。到了7月,雙方確認了定制方案,交了90%的款項。直到9月22日上門安裝時,雙方發生了矛盾。
吳女士說,這批家具的柜體和柜門是分兩批送貨的。當天,安裝師傅將柜體全部安裝完畢后,發現沒有柜門門板。吳女士隨后聯系店家,店家下午將7件門板送達。“門板送來的時候,外包裝就是紙板,沒有一個“廣東勞卡”的標識,也沒有生產廠家、規格型號。”吳女士說,她當時就打電話聯系了商家。對方告訴她,倉庫是臨時包裝的,保證正品,讓吳女士放心。出于對對方的信任,吳女士答應了將門板裝上。
安裝完畢,吳女士還是不放心,于是聯系了“廣東勞卡”售后服務電話,表示希望查詢一下這批門板的生產批次、運輸單號。對方遲遲沒有回應。吳女士說,自己覺得不對勁,便再次聯系了店家。“前后反復說了幾次,后來告訴我說門板不是“勞卡”,而是廣州一家公司生產的,最后又說是新都區新繁鎮一家貿易公司生產的。”吳女士說,她認為,店家售出的門板與當初承諾的不符,要求對方假一賠三,被店家拒絕。
商家回應:
“簽單時沒有和客戶說清楚”商品有檢驗合格證書
“雖然我們是‘勞卡’,但是我們有廣東的,也有成都的加工廠。因為勞卡的產品比較單一,我們成都這邊也引進了其他地方的產品。”11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北富森的“廣東勞卡”家具店,一位陳姓店長告訴記者,這次的糾紛主要在于在簽訂訂單時沒有和客戶說清楚。
“平時我們都會跟客戶說清楚來源,但當時這位顧客前后來店多次,大家關系都很好了,相當于是朋友了,就沒有過多的去強調門板的來源問題。”陳店長說,當初,他們是想把吳女士做成“種子客戶”,給予了相當優惠的價格。
她稱,在得知了顧客的反饋后,店里曾提出解決方案。“我們說把柜門換下來,重新安裝柜門,但對方并不同意,堅持要按柜門的三倍金額索要賠償。”陳店長說,柜門總共價值1萬多元,要店里賠償3萬多,她認為這不合理。她還拿出了自家產品的檢驗證書,表明柜門并不是三無產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成華區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組織雙方調解中。
律師說法:
商家行為或涉嫌欺詐 消費者可依法維權
四川宸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黃云輝認為,該商家或已構成欺詐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以要求商家進行三倍賠付。
“吳女士購買家具是奔著“勞卡”的品牌去的,商家在宣傳單或者給吳女士的收據、合同中都寫的“勞卡”,柜體和柜門并非同一品牌,顯然構成欺詐。”黃云輝認為,常理來講,柜子的柜體和柜門應屬于一個整體,不可拆分,在商家并未提前說明二者品牌不同的情況下,應當默認為同一品牌。
律師提醒,消費者如遇到此類糾紛,應注意保留各項證據,如付款憑證、收據、買賣合同等。對于經營者而言,如果其涉及虛假宣傳及其他不符合市場規則經營的情況下,將面臨行政單位的處罰。同時,消費者仍可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