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聲音:老人身份核驗有多種渠道均可實現
錦江區即將正式推出相關APP,方便兒女幫老人辦理手續
從成都市民政局層面,事實上,對于老人們進行身份驗證的頻率,并沒有一個具體規定。“有的地方三個月一驗,也有些社區是一年一次,這些具體操作,都是由各個區下面的社區,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決定。”胡女士說,以前也有一月一驗的,后來因為太讓老年人麻煩了,基本都停了。
在牛沙社區所處的錦江區,事實上也沒有硬性規定一季一驗。“我們是可以一年驗一次的,或者兩個月一次、三個月一次,都可以,看老人們自己咋個覺得方便都行。”錦江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張先生說,按照相關規定,隔多長時間去驗證,就領多長時間的津貼,“像曹大爺這種實在有具體困難的,也可以跟街道商量,看用什么其他更簡單的方式解決。”
“其他更簡單的驗證方式”,事實上在成都各地多個社區都在被實驗和鼓勵,譬如在金牛區某社區,工作人員就是通過建立微信群,讓老人的子女們定期發照片,來簡化驗證程序。
“我們也鼓勵微信發照片,就不用親自上門了。”張先生說,除了這些以外,今年6月,錦江區已經做好了一款名為“頤養天年”的APP,近期即將正式推出,“這個APP不是給老人們用的,主要是給他們的孩子用。驗證身份,只要是本月內的照片都可以,本季度內問題也不大,一兩個月里,哪天回家的時候幫父母拍照上傳,就完成了審核過程,這應該是個具有操作性的選擇。”
記者評論:社區工作痛點,不應轉嫁耄耋老人
高齡津貼,事實上是國家政策對老人們的一份祝福和禮物,但在長途跋涉和各種麻煩后,曹大爺與老伴每個季度感受到的困擾和煩惱,已經遠超過收到禮物的喜悅。這顯然已經違背了高齡津貼的良好初衷。
誠然,基層社區工作的繁瑣繁重,也是難以解決的沉疴。一方面,少部分家屬冒領的行為,最終責任壓在一線社區工作人員身上,讓他們戰戰兢兢;另一方面,社區人手少、工作量大、收入水平一般的現狀,短期內亦不可能緩解。如何在政策、實踐和人文關懷等多個角度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這考驗著政策制定者們的智慧。
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以轉嫁成本和風險給耄耋老人的方式,來疏解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