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發成都市民關注。

  據@郫都發布通報,發現病例后,省、市、區已啟動應急預案,組織21支流調、檢測和消殺專業隊伍,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環境消殺和現場管控等措施。目前,已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當晚,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發布會,公布成都已經采樣21615人,已完成核酸檢測1827人,除首例病例的丈夫檢測結果為陽性外,其余均為陰性。

  科學面對,零星散發在所難免

  進入秋冬以來,全國已有多地出現病例偶發現象,天津、上海、內蒙古等地相繼發現本土病例。針對這一情況,4天前,國務院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疫情防控及發熱門診設置管理有關情況,預計冬季我國疫情仍將處于零星散發狀態,甚至局部地區有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國內發生一些零星散發的病例,是常態化防控中的常見現象,如果想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難的。

  當前,境外疫情居高不下,國內疫情防控也進入冬春季節“多病”共防階段。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也認為,嚴峻的全球疫情意味著我們無法完全避免零星的散發病例。而成都作為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特大城市,出現零星病例也是常態化防控中的正常現象。傳染病發生有其固有的規律,認識其自然規律,才能有效應對、精準防控。

  沉著應對,無需過度恐慌

  這樣的說法是有現實依據的。我國在疫情防控上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面對頻頻出現的局部病例,各地一直堅持從“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到使用“三藥三方”,從壓實“四方責任”到堅持“九嚴格”措施,從核酸檢測“應檢盡檢、愿檢盡檢”到重點口岸冷鏈食品百分之百采樣,一套社會總動員和精準防控相結合的戰疫模式,已經過多次實踐檢驗。

  以11月中旬成都錦江賓館出現的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為例,發現病例后,成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從感染者管理、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環境消殺等方面,全方位開展疫情處置工作。正如大家所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相關區域迅速恢復正常。

  眼下,成都以科學防控為原則,以精準施策為抓手,以細化舉措為手段,有條不紊沉著應對,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每個環節。除第一時間發布通報外,成都及時在流調、檢測、消殺等各方面齊發力。實施精細化防控,將郫都區郫筒街道太平村劃為中風險地區,患者居住院落已全面封鎖只進不出,患者所在村內的人員全部在家自我隔離。全市已啟動35家醫院,后備床位可以達到5000多張,后期床位逐步會增加到17000張。

  近期張文宏等權威專家均表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已經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任何一個地方再出現單個病例或二代傳播,我們都不必恐慌”。

  以身作則,織密城市防控大網

  疫情讓我們的聯系更緊密,也讓我們的責任更明確。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疫情,經歷了很多,也對疫情防控有了更理性的認知。面對突發的本土病例,密切關注是有必要的。但作為城市的一員,理性對待永遠是最佳的應對方式。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疫情,消除內心的恐懼,傳遞正能量,不僅能緩解內心焦慮,還有助身心健康。

  當然,面對突然再現的本土病例,也不可掉以輕心。戰疫并未過去,冬季疫情防控還要堅持不懈。我們要以身作則,積極配合政府防疫舉措,聽從組織安排,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佩戴口罩,養成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的衛生習慣,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群策群力,聯防聯控,一起織密城市防控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