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號線一期
“音樂地鐵,國際文創”
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南起蓮花站,北至十里店站。線路全長29.1km,共設車站25座,其中換乘站8座,均為地下站。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串聯四川大學、東郊記憶、沙河、倪家橋、成都理工大學等重要區域。
8號線一期工程車站裝修根據文化層級進行表現,標準藝術站20座,重點藝術站5座。線路所經區域覆蓋眾多教育、音樂及文創產業,故將“音樂地鐵,國際文創”作為本線路設計主題,以文創方式多維表現音樂主題的地鐵空間,個性鮮明,獨具特色。
5座重點藝術站分別為川大江安校區站、芳草街站、川大望江校區站、東郊記憶站、理工大學站。
01,川大江安校區站
以“風華正茂”為設計主題,將展開的“書本”作為空間延展的主體裝飾構造,“書頁”片狀的組合形式活潑、清逸,通過冰藍色燈光的渲染,形象的展現川大新校區現代、朝氣的精神風貌和活力。
02,芳草街站
以“玉林百態”為設計主題,提取玉林片區街景風貌的特點,以綠色為基調,通過對金屬材料的鏤空處理,將空間營造出樹影婆娑的質感,空間極富張力,寧靜而愜意,與玉林片區的生活及人文內涵相得益彰,將為乘客提供別樣的車站空間體驗。
03,川大望江校區站
以“人文百年”為設計主題,從校區建筑群落中尋找歷史印記,對空間形式、質感、色彩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表達。穹頂形式的應用,書卷展開的風雅,整體空間沉穩、莊重,各個細節共同勾勒出川大百年厚重的歷史沉淀與精神內涵。
04,東郊記憶站
以“工業新音”為設計主題,空間運用充滿力量感的“工業化”形象色彩、肌理進行打造,構成方式主要為線性表現,并結合充滿律動的燈光、生動的多媒體藝術品表現,讓乘客穿梭于時間與光影的空間氛圍里,工業的輝煌未有失色,更替的是對文化創造的無限熱情。
05,理工大學站
以“蜀地絕響”為設計主題,將理工大學地質、能源等教育科研領域的特色作為創作出發點,以風蝕地貌的概念進行空間構筑,日月星辰下蜿蜒曲折的空間形態渾然天成,換乘區域通過富有象征性的“生物化石”天花構成進行過渡,強調空間聚合力和次序感。
20座標準藝術站
通過音樂文化因素和站域特點的相互疊加,形成兩個分段線路文化篇章,分別是“西洋律動”“傳統國韻”。通過兩個篇章的文化點、線表達,更加立體的呈現了以音樂作為主題打造的8號線一期獨有的文化氣質和內涵。
9號線一期:
“錦繡芳華,綠裳畫圖”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是我國中西部第一條全自動運行線路,采用國際最高等級GoA4全自動運行系統,具有設備集成度高、功能設計復雜、各系統接口多、系統聯動程度高、行車組織智能等特點,相較于常規線路,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線路南起錦江區金融城東站,西至青羊區黃田壩站,沿線途經錦江區、高新區、武侯區、青羊區,均為地下線路。線路全長22.18km,共設地下車站13座,分別為金融城東、心島、孵化園、錦城大道、三元、太平寺、華興、簇橋、武青南路、機投橋、培風、成都西站、黃田壩站。其中,與運營線路和在建線路換乘站共9座。另設車輛段1座,停車場1座。
4座重點藝術站
孵化園站、錦城大道站、簇橋站和機投橋站。
01,孵化園站
以“科技創新”為設計主題,用“折線”三維元素將空間、燈具、綜合末端一體化打造,創造具有科技未來感、同時又契合“創業天府”文化定位的藝術空間。整體造型嵌入多媒體藝術裝置,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展現科技無限的遐想,實現藝術空間一體化。
02,錦城大道站
以“錦繡蓉城”為設計主題,提取市花“芙蓉”,運用到柱子進行一體化設計,柱子之間形成一條貫穿站廳的廊道,營造生態自然的氛圍,將成都的生態文化融入站點設計,體現成都人民休閑生活慢行的狀態。
03,簇橋站
設計靈感來自傳統的“養蠶繅絲”場景,將“蠶繭”“蠶簇”和“生絲”的故事線融入車站空間之中。墻柱面造型融合桑樹形態,進行空間一體化設計,藝術燈具表達蠶繭連著蠶絲纏繞桑樹交錯的畫面,靈動的展現了“養蠶繅絲”的畫面感。
04,機投橋站
以“織錦文化”為設計主題,以織錦垂掛的自然形態為造型元素,搭配織錦的華麗色彩,模擬蜀錦織造基地織布垂掛的場景,將織造的美感大膽與傳統建筑進行拼接,形成獨特的時空對話,體現了“蜀錦歷史名鎮”的風采,展現了錦繡芳華的工藝之美。
9座一般藝術站
分別為金融城東站、心島站、三元站、太平寺站、華興站、武青南站、培風站、成都西站、黃田壩站。以“巴蜀錦繡、魂之凝結”為基石對蜀錦蜀繡文化最具代表圖案“芙蓉”進行結構提煉,重組轉化為抽象的元素在空間進行一體化表達,使整個車站形成一個富有獨特文化氣質的空間。同時,在局部巧妙地將蜀錦蜀繡形態融入地域文化,用蜀錦蜀繡的編織紋路展現了川西林盤、秀麗錦江之美。
17號線一期
主題:“水育柳城,絲織錦繡”
17號線一期工程以“水潤天府,生態成都”和“浮光掠影,記憶成都”為設計理念。在生態線路段中提取自然的秀麗形態與歷史的文昌古韻,表達天府之都在水文化孕育下的生態與健康,通過河流的形式變化與自然形態的提取元素貫穿整條線路。
2座重點藝術站:鳳溪河站和機投橋站。
01,鳳溪河站
以水為引,以生態為線,利用站內層高的優勢,打造出一個視野寬廣的空間。天花以流動的水為元素,從天花衍生到柱面,使頂面與立面貫通,如大河之水順流而下。鳳溪河站藝術品展現了逾三千年的古蜀國歷史悠久,其燦爛的文明在華夏歷史獨樹一幟。
02,機投橋站
機投橋站以“花樓織錦”作為設計理念,將傳統蜀錦織布機和傳統建筑作為空間的創作起點,天花流暢的線條結合人字坡傳統形態,仿佛布匹織錦的韻律貫穿整體空間,并在空間局部延展至墻面,承載此站點的文化主題,合力發揚傳統工藝的工匠魅力,延續歷史空間記憶。
7個標準站
分別為金星站、黃石站、市五醫院站、溫泉大道站、明光站、九江北站、白佛橋站,按位置分為“水歷史”“水生態”“成都記憶”三個區段,設計思路上延續了以“水”元素為主導,并提取綠藍黃三個色系串聯整條線路的標準站概念主題。站廳裝修以白色調為主,從端墻兩側倒角弧板,通過一層一層的圓通弧線穿插。將水的韻律從兩側向中間流動。
18號線三岔(不含)至天府機場北段
福田高架站外立面整體以前衛的航空器造型,輔以極具速度感的條窗呈現一幅翱翔騰飛的姿態,預示著空港新區繁榮發展的美好愿景。
車站內部全段以機艙為設計主題,經由機艙窗口的造型,延伸出透過窗口看天府的設計概念。
成都軌道交通將堅持以“璀璨巴蜀,活力天府”為主旨,以“世界級的地下文化走廊、國際范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韻的流動博物館”為目標,按照一線多景的設計思路,彰顯成都世界文化藝術名城的氣息。
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彭祥萍 綜合成都地鐵運營
圖片除署名外均據成都地鐵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