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核定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有兩家博物館入選,分別為成都博物館、四川省建川博物館。其中,2016年新開放的成都博物館,此番直接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成都博物館自新館開放以來,海納百川,推出了不同主題、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臨展共40余個,涵蓋歷史文化、東西方藝術、自然科普、民風民俗等不同的領域。在這座“博物館之城”,成都博物館以多元的主題、精彩的內容持續不斷地滋養著城市的文化脈絡。
成都博物館
硬件升級+人才加持
矗立于城市中心的“文化會客廳”
天府廣場西側,坐落著由無數異形單元銅板和玻璃拼接而成的成都博物館,簡潔大氣的外觀就像拉開帷幕的舞臺,將成都漫長而瑰麗的歷史徐徐道來。
自2016年開館以來,成都博物館為觀眾揮毫描摹出一幅積厚流光的瑰麗畫卷。2018年成都博物館的展覽“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在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獲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一舉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在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同樂看來,成都博物館的臨展立意深刻,且飽含人文的關懷,而成博之所以能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又一個高水品的展覽,得益于一支年輕、優秀的人才隊伍,他們以專業的能力、飽滿的熱情,踏實認真的精神去工作,每個優質展覽的背后,都包含著這批年輕人的心血和努力。一份來自成博的統計,目前館內人員在專業方向上以文物與博物館學、考古學、歷史學、文物保護學、藝術學、設計學等專業技術人員占主體,其中不少是擁有碩博學歷和海外留學經歷的專業人才。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過硬的硬件設施,成都博物館人用青春和芳華為博物館的發展添磚加瓦。
“鎮館之寶”天府石犀
以多元展覽為核心競爭力
豐富的主題、多樣的形式激發觀展熱情
展覽是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一場“倥傯的鄉愁——張大千特展”讓50萬觀眾走進成博,此后的每場臨展,觀展人數更是節節上升。“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帝國夏宮——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特展”“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好雨時節——改革開放見證四川四十年”“文明的回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特展”“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靈蛇傳奇”藝術展、“映世菩提”特展等高品質特展,讓“博物館里打擁堂”成為一種熱門的文化現象。特別是僅“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就圈粉108萬,既滿足了觀眾的文化需求,也讓成都市民的看展熱情空前高漲。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展廳
“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展廳
除了靜態的展覽陳列,圍繞展覽的配套活動,讓展覽更加立體化,讓文物真正“活”起來,2016年末的“絲路之魂”大展和2017年的“錦行天下”展覽開幕式上,集傳統文化和國際時尚為一體的服飾秀盛大華美,給現場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至今為大家津津樂道;2018年的“好雨時節”展覽,首次嘗試打造“一場眾籌的展覽”,而展覽期間的“快閃迪斯科”,用鮮活的形式喚起公眾的共同記憶;2020年“競妍:清代中日伊萬里瓷器展”期間,日式花道、茶道體驗活動,讓觀眾在博物館里感受到異域文化的參與式樂趣。
成博的高人氣是如何煉成的?資深行業媒體人李晨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成博一直明確“城市博物館”的定位,“從選址、建筑、展覽、活動、宣傳各個方面都貫徹這個思想,打造出了一個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博物館品牌,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四川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周靜前不久正好帶領一個專業團隊在成都做了線上線下的博物館觀眾調查,“公眾對博物館展覽的看法著實令我震撼”。周靜說,他們認為觀展具有七大價值:首先是真實的、多感官綜合的體驗感;其次,滿足自身對歷史、文化、藝術的興趣;第三,教育孩子,傳承文化;第四,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啟發工作;以及提升文化自豪感、感受藝術之美和浪漫氛圍、豐富人生體驗等等。這些都充分說明博物館熱帶來的是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集中顯現,“而且,對成都市民來說,成都博物館是大家文化休閑生活的必選項,在大眾的心目中它早就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了,這次經過嚴格的專業評估,正式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行列,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社教活動不斷“上新”
讓博物館成為文化教育及展示的重要窗口
今年9月11日,秋夜如水,然而成博內卻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數百名小朋友在此度過了開學以來最快樂的夜晚。當日晚7時,籌備半年之久的成博“周末兒童博物館”綜合主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成博將舉辦周末兒童博物館夜間大型綜合活動的消息一傳出,200個首場活動名額被“秒殺”。成都市實驗小學尚雅校區校點負責人賀蓓說:“豐富的博物館課程拉近了孩子們和博物館的距離,也讓孩子們愛上了傳統文化、巴蜀文化。在調查孩子們對課程的需求的時候,有不少孩子們提到希望能夠在小學畢業前再到博物館做一次研學。能看出,在實小,‘博物館’對孩子們來說是魅力無限的所在。而成博在館慶、兒童博物館等特色主題課程開課時,都會邀請實小的師生參與體驗學習。每一次參與后,實小的老師們都感慨:成博在少兒教育、博物館課程方面真是花了大大的心思、取得了矚目的成果。”
周末兒童博物館
“周末兒童博物館”只是成博社教活動的一個縮影,秉持“教育創新 服務大眾”的社教主旨,圍繞陳列展覽、館藏、傳統節日、重要紀念日和重大活動等,成博面向不同群體,研發推出了涵蓋歷史文化、非遺文化、傳統節慶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科學等一系列專題教育活動,將展覽講解、專題講座、特色展演、互動實踐、趣味游戲等活動內容有機融合,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帶給觀眾全方位的參觀學習體驗。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共舉辦講座及社會教育活動1012場,年均337場,參與人數近8.2萬人次。目前,成都博物館已被授予“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市科普基地,“國際木偶皮影研教展演基地”等各類稱號,成為傳播歷史文化,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
海外交流
為城市架設起溝通世界的橋梁
“多元文化、多重視野”是博物館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成都博物館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極力推動下,積極開展對外交流。
2017年, “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吸引了53萬觀眾,被法國媒體譽為“在中國參觀人數最多的法國展”;2020年日本佐賀縣伊萬里市長深浦弘信特別發來賀函,祝賀“競妍:清代中日伊萬里瓷器展”成功舉辦,高度贊揚成博為市民的“心靈之家”;同年“鑿刻與記憶——大理石技藝對雅典衛城古跡修復的貢獻”攝影展舉辦,希臘駐華大使喬治?伊利奧普洛斯在開幕式上表示成都是希臘總領事館獲批開館的目的城市,展覽特意選在成都,希望未來中希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等領域密切往來;2020年,“歐洲繪畫五百年”特展配套講座“光影背后的故事——我眼中的荷蘭藝術”舉辦,荷蘭王國駐重慶總領事孔思哲先生到場感謝成都博物館在疫情期間為促成本次中荷文化交流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并期待雙方在文化藝術領域有更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廳
周靜說,成都博物館作為成都這座“博物館之都”的“排頭兵”,通過展覽為城市架設起溝通世界的橋梁,為市民開拓文化視野,提升藝術修養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同時成都博物館搭建的這個世界文化交流的平臺,也向海外合作單位和國家呈現了一個開放包容、高雅大氣的城市形象,已經成為成都——這座西部中心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文博創新
在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中乘風破浪
新時代的文博創新,機遇和挑戰共生。“博物館+旅游”“博物館+社會力量”等發展新路,疊加“文旅融合”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發展機遇,不斷刺激成都博物館提升展覽展示和公共服務能力。成都博物館開館后在各個維度不斷創新:重要展覽均制作了360°全景VR;全國第一個采用直播講座的博物館,“絲路之魂”特展期間的22場講座共獲得了超過2000萬的在線觀看量;活潑有趣的動畫、小游戲、H5、表情包、動圖等則充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和使用習慣;針對網絡視聽用戶的急速增加,開發系列音頻、視頻用于線上傳播……2020年11月,成博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突破100萬,成為全國城市博物館中的佼佼者。
成都博物館臨展海報
“千萬時代”的成博
在城市發展與變革中開啟新的征程
2020年10月1日,成都博物館迎來了第1000萬位觀眾,從此進入“千萬時代”。作為成都市民的精神家園,成博也凝聚著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熱愛。
志愿者劉恩恩已經在成博服務了兩年。說起來成博做志愿者的初衷,劉恩恩說是受到成博文化影響力的感召。對他來說,成都博物館是成都人值得驕傲的文化名片,來成博做志愿者,讓他感到自己在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做貢獻,也讓他體會到為歷史文化保護貢獻自己一份心力的自豪感。
人們對成博的愛護,也讓這座屬于大家的博物館不斷成長。例如成博的“死忠粉”、觀眾張璋對它有了新的期待:“我從2016年的敦煌大展開始,幾乎每場大展都沒有錯過,而且經常一個展覽要來打卡好幾次慢慢學習。但是現在喜歡看展覽的人越來越多,展廳里經常擠得走不動,例如正在熱展的‘歐洲繪畫500年’,根本沒辦法靠近畫作,更別說安安靜靜地欣賞了。建議博物館采取措施,提高我們的觀展體驗!” 而參與成博國家級博物館評估的現場專家也指出,成都博物館在一級博物館評定中,其他幾項分值都非常領先,只是在藏品這個版塊相對弱一些。藏品是博物館的基礎,作為城市博物館,應該擴大藏品,“為明天收藏今天”,這也是博物館進行展覽交流、文化輸出等活動的基礎。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編輯 李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