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重污染天氣 “元兇”到底是誰?

  靜穩、高濕、低邊界層條件下,氣態前體物濃度高且二次轉化速率快

  12月27日,不少市民發現成都被濃霧所籠罩,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張遠航院士介紹道,成都地處四川盆地腹地,歷年進入秋冬后,來自西南的暖濕氣流在盆地內堆積,相對濕度較高,多云霧天,逆溫層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導致大氣層結多處于穩定狀態,邊界層高度低,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污染呈多發態勢。極端靜穩、高濕、低邊界層條件,是本次出現中度至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

△12月23-27日激光雷達反演邊界層高度示意圖△12月23-27日激光雷達反演邊界層高度示意圖

  除了氣象形勢極端不利外,本輪污染過程的成因是什么?結合成都市大氣科研重點實驗室觀測數據分析,張遠航院士認為: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前體物濃度高,二次轉化速率較快。“本次污染過程以硝酸鹽、硫酸鹽、銨鹽等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占比達到60%。”張遠航院士分析,從12月26日污染累積速度加快階段,硝酸鹽轉化速率顯著加快,最高達0.6,硝酸鹽出現爆發性增長,峰值濃度達到57μg/m3。同時在大霧等極端高濕條件(95%以上),SO2在高濕度下轉化速度加快,硫酸鹽轉化速率達到0.77,硫酸根峰值達到24μ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