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全國不少城市遭遇了霧和霾和雙重來襲,成都也在12月21日起出現了今年入冬以來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的污染過程,12月26日傍晚甚至開始出現重度污染。這一輪的重污染為何如此來勢洶洶?“元兇”到底是誰?空氣質量何時才能好轉?12月27日,記者專訪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控院士(專家)工作站張遠航院士,對本輪重污染天氣的污染成因進行解讀,并就下一步防控提出建議。

  “重度霧霾”為啥來勢洶洶?

  擴散條件極差,全省區域連片污染加重

  “12月以來,上中旬冷空氣影響較為頻繁,成都市空氣質量維持優良。自11月18日至12月20日成都市均未出現污染,創下了新標準實施以來,在冬季連續43天無污染的記錄。”張遠航院士關注到,良好的態勢之所以不能持續,冬季四川盆地靜穩天氣頻發仍是常態,是非常關鍵的原因。從12月19日起,大氣環流形勢調整,四川盆地轉為多云天氣,氣溫回升,進入靜穩態勢。在12月16日成都市召開的省市聯合專家會商上的會上結果顯示,本次污染過程預計持續時間較長(持續至28日左右),長時間的累積污染疊加區域污染貢獻,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風險。

 △四川盆地污染實況圖 △四川盆地污染實況圖

  為盡可能縮短污染時段,降低污染峰值,按照四川省統一部署,成都市及周邊城市于19日陸續啟動了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成都市爭取了19-20及22日三個達標天。“但從23日起,四川盆地氣象條件持續轉差,形成區域污染態勢,共有13個城市出現污染。”張遠航院士介紹,其中的川東北區域污染較重,達州24日夜間至25日出現重度至嚴重污染。同期,全國大部地區華北、汾渭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均呈現污染連片態勢。

  事實上,從12月26日開始,成都市及周邊區域邊界層下壓至250m左右,垂直和水平擴散條件極差,全省區域連片污染加重傳輸影響,12月27日上午受大霧天氣影響,成都市維持中度至重度污染。張遠航院士注意到,截至27日20時,四川省除阿壩和甘孜地區未出現污染外,其余地(市)州及重慶地區均呈現連片污染態勢,全省有半數城市出現中度及以上污染,區域污染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