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劉秋鳳 柴楓桔

  增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打造國際供應鏈樞紐是成都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和重要抓手。12月29日,在成都市委舉辦的解讀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口岸物流辦黨組書記、主任杜進有表示,成都將立足成都區位特點和樞紐比較優勢,重點在三個方面進行推進。

  首先是打造鏈接亞蓉歐陸空主樞紐,增強西向南向開放門戶功能。杜進有介紹,成都將完善立體大通道體系,做強泛歐泛亞空港陸港樞紐“雙支撐”,構建“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網絡,增強通道綜合運輸效能。

  航空方面,推動“兩場一體”協同運營和航線網絡結構優化,打造通達全球的骨干航線網絡和航線銜接緊密的“航班波”,確保規劃的14條全貨機航線在2021年全部開通并持續加密航班頻次,形成“中東—成渝—日韓”全貨機航空快線網絡。

  鐵路方面,增強國際鐵路港承載集疏功能和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主樞紐功能,加快完善“7+5”國際陸海聯運通道布局,推動亞蓉歐班列網絡優化、質效提升,深化成渝中歐班列合作,全面構建“歐盟—成渝—東盟”陸路及鐵海聯運開放通道網絡。

  同時,為了擴容提能口岸載體平臺,營造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成都將完善口岸開放體系,加快推動天府國際空港綜保區、天府國際機場口岸設施及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建設,優化提升口岸布局功能和服務保障能力,推動綜保區提質增效、開放口岸拓能升級和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推動智慧口岸建設,重點推進通關模式改革、業務流程優化、設施設備改造、信息系統建設,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功能,鞏固深化提效降費成果,優化提升口岸服務水平。

  此外,在提升數智化國際化供應鏈水平,服務開放型產業體系發展需求方面,成都將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開放型優勢產業集群供應鏈需求為導向,精準匹配信息、資金、用地等要素資源,加快推動“四港六中心”物流樞紐建設,支持物流企業數智化、國際化、平臺化轉型發展。圍繞產業供應鏈、消費供應鏈體系建設,招引培育一批集成國際采購、全球配送、跨境分銷等功能的高能級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形成一個主導產業匹配數個供應鏈龍頭平臺的“一產一鏈”新體系及一個供應鏈龍頭平臺集成多個專業細分領域中小平臺的“一主多點”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