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C位”領跑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在論壇上表示,從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0”(下簡稱指數)來看,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由中心城市“C位”主導的特點顯著。

  根據報告,2020年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前10強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廣州、蘇州、武漢、西安、天津。這些城市均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各區域中心城市,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以較大幅度高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

  從上述前10強城市與我國國家中心城市的范圍重合度來看,目前確定的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西安、鄭州,前10強城市中有6個是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天津。

  從2020年度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指數來看,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均排名較高,且近年來呈相對上升趨勢。具體來看,成都市居全國第14名,較2019年上升1個名次,鄭州市居第21名,較2019年排名沒有變化,但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上升0.009,重慶市居第31名,較2019年上升1個名次。2020年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經緯度分布圖,注:橫坐標表示經度,縱坐標表示緯度,圖中點越大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越高,綠色點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排名較2019年上升或不變,白色點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排名下降。

2020年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經緯度分布圖,注:橫坐標表示經度,縱坐標表示緯度,圖中點越大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越高,綠色點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排名較2019年上升或不變,白色點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排名下降。  2020年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經緯度分布圖,注:橫坐標表示經度,縱坐標表示緯度,圖中點越大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越高,綠色點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排名較2019年上升或不變,白色點表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排名下降。

  城市競爭激烈,東南區域人才增量最高

  研究顯示,從變異系數看,一、二、三線和四線城市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098、0.137、0.208與0.191。這意味著,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間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差距最小,二線城市之間的差異次之,一、二線城市內部科技創新發展指數較為接近,內部競爭激烈。

  具體來看,科創能力排在全國前四的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的2020年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分別為0.874、0.780、0.744與0.694。與2019年相比,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有所下降,深圳、上海、廣州與北京的差距分別縮小0.024、0.003、0.002,深圳科技創新能力進步顯著,深圳、上海等地正在加速趕超。一線城市科技創新指數與排名情況

一線城市科技創新指數與排名情況一線城市科技創新指數與排名情況

  從各大區域的科技創新發展頭部城市數量來看,東南區域一枝獨秀。20強城市、50強城市中,東南區域均占據半壁江山,分別為11、25個,南北差異極為顯著。

  報告還從城市口徑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從業人員數的角度進行了觀察。研究組認為,東南區域虹吸效應顯著,其它區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科技人才流失。289個城市中,科技領域從業人數增加最多的三個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保定,依次是26836、23432、15677人。

  與此同時,東南區域人才增量最高,東北、西北、中部、西南四個區域出現科技人才負增長,東北區域及西北區域科技人才流失嚴重。其中東北科技人才下降3.5萬人,全國占比下降0.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