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1月26日,記者從成都市龍泉驛區獲悉,為迎接成都大運會,連接成都大學大運村和東安湖體育公園主場館的大運直聯道路正緊張施工中,預計于今年3月通車。

白鶴西路施工現場白鶴西路施工現場

  大運會期間,這條全長11.53公里的“大運之路”,將作為主要迎賓通道服務數萬名大運會參與者。“大運之路”起于成都大學,止于東安湖體育公園,是一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Z”字形道路,貫穿龍泉驛區的十陵、西河、中央綠心、東安湖四個片區,由友誼東路、白鶴西路、西河大道、新雙龍路、體育館西路5條道路組成,未來將解決居民出行痛點,改善城市風貌,激發包括龍泉驛在內的東部地區的經濟活力。

  項目設計總負責人、成都市政設計院工程師唐貴偉表示,每條道路的選址、設計都有講究,不僅要考慮為賽事服務,更要考慮居民的實際需要。

  具體來說,友誼東路向東擴建,與西河片區的白鶴西路相連后,再與南北向的西河大道一起組成了直聯道路十陵西河段。友誼東路和白鶴西路連通后,將大大縮短十陵到西河的直線距離,居民往來將更加方便。

“大運之路”線路示意圖“大運之路”線路示意圖

  新雙龍路修好后將大大縮短龍泉老城區到西河的直線距離,將成為繼繞城高速、車城大道之后,龍泉驛片區內又一條重要的南北向通道,配合東西軸線、成洛簡高速等東西走向道路,成都東進區域的路網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

  此外,“大運之路”除了解決市民出行難題,改善街區風貌,促進產業發展,還承載著展示成都公園城市風貌的使命。

  “大運之路”將精心開展景觀設計。唐貴偉介紹,“將從以往中間機動車道、兩側非機動車道加人行道的傳統設計,改為機動車道兩邊設置大面綠化帶,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放置在綠化內,達到一種‘人在公園走’的狀態。”據悉,整個項目將以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的理念進行設計,道路兩邊既有被香樟、欒樹、櫻花、紫薇等花草裝點的城市景觀,也有原始農田地貌做田園風光展示,綠化面積將達到38萬平方米。

  體現“慢行優先”的理念。“大運之路”的設計時速會低于普通道路,同時,路口做曲化處理,減小機動車轉彎半徑,降低轉彎速度,保證行人安全過街。

  此外還會通過設置行人二次過街安全島,開辟行人、自行車右轉專用道,拉平人行橫道與人行便道高度,設置公交港灣站、智慧公交站臺等舉措,體現以人為本的“慢行原則”。

  龍泉驛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