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鏈建圈
發展路徑更加明晰、有效
在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萬億版圖”中,京東方是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之一。
去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成都京東方一度面臨柔性屏專用保護托盤供應不足的困難。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有關部門及時對接、協調支持同在成都高新西區的供應廠商成都金安匯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復產能,有效緩解了企業難題。
“成都在相關領域的人才聚集度高,產業鏈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這也是我們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對成都追加投資的原因。”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秦向東說。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疫情,讓政府和企業都認識到產業生態圈穩定性和產業鏈配套同城化的重要性。
“過去招商百花齊放,比較雜亂。”該負責人說,現在我們更加注重大項目,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產業,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繼而在各產業功能區內形成相對健全的產業生態圈。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目前成都已聚集上下游企業150余家;在新型顯示產業領域,全產業鏈已成雛形,關鍵技術領先全國,終端產品優勢明顯。
截至目前,成都已有英特爾、IBM、戴爾、華為等60余家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公司,規模以上企業1400余戶,很多大企業在成都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
此次的萬億份額中,規上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營收同比增長30.7%。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證明“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發展路徑更加明晰、有效。
除此之外進入新千年后,成都市加大產業招引力度,“內培外引,讓成都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產業生態逐步完善。”湯繼強說。
政策賦能
產業支撐更加精準、有力
在電子信息產業這場“規模戰”中,成都堅持城市與產業共生共榮,并為其發展持續賦能。
2019年,成都準確把握產業趨勢,出臺《關于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到2020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到2022年,將成都打造成為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研發制造基地和世界軟件名城。
藍圖已繪制,關鍵在落實。在此期間,成都接連獲批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國家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全面推進統籌規劃布局、優化產業體系、完善創新生態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圍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細分領域的個性需求,成都先后出臺10余份相關規劃和支持政策。對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成都一直在超前“謀局”。
這些“綱領性”文件,對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
2020年4月10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聯盟成立,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產業協同、聯動、配套,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提升產業競爭新優勢。
隨后,開展“成都造”智能應急產品推廣活動、成眉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接活動等細分領域精品活動10余場,促進超100家企業實現供需對接和技術合作……
不斷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政策體系和創新舉措,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構筑起了“四梁八柱”,這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突破萬億的重要秘訣。
“這帶來的最大的作用是提振信心。”湯繼強說,“這是內陸地區在高新技術產業可以與世界先進水平掛鉤,甚至同臺競技的完美例證。”
湯繼強還強調:“突破萬億不僅是由0到1的突破,而是由1向‘1+N’的挺進。成都通過聚焦芯、屏、端、軟、智、網六大重點領域,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已具有高度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站上了建設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臺階。”
在湯繼強看來,全省的工業發展正處在由后工業時代向創新型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如今成都電子信息產業所積累的優勢能夠為全省的工業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后發先至,這是我們所獨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