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林玨瑤
針對“成都一市民稱菜市場買來的魷魚焯水后消失”一事,1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他們非常重視該情況,目前正在調查。
據四川手機報此前報道,成都一市民發布視頻稱,自己購買的兩斤魷魚在焯水后“消失”。該市民發布的視頻顯示,她將魷魚在放進鍋中焯水后,用漏勺只能撈起零星的殘渣。發現該情況后,她又到菜市場買了魷魚放到鍋中水煮,并用定時器計時。5分鐘30秒過后,魷魚不見了,鍋中的水變成白色,表面漂浮著泡沫。煮到約8分鐘時,鍋中的水變成粉紅色,完全不見魷魚。
澎湃新聞注意到,網友對“魷魚焯水后消失”視頻各有不同觀點。有網友對女子煮魷魚的過程及時長提出質疑。“是魷魚造假還是你的視頻造假了?中間你都剪掉了,如何取信于人啊?”“焯水就是在開水里過一下,不是讓你煮八分鐘……新鮮魷魚也禁不住這么煮……”
認證為“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卓誠”的博主@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亦轉發相關報道并分析,“水發的魷魚,用海水+淡水+碎冰泡發,原本一斤可以(泡)發一斤半,這個多燒一會就化了。以及,即便正常魷魚,不夠新鮮,燒太久也會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四川手機報采訪時表示,出現前述情況最大的可能是魷魚被反復解凍后導致細胞被破壞,細胞中的液體流出,食材新鮮度下降,在生物學上叫“凍融”。加上長時間蒸煮,視覺上產生了“化”的感覺,海參等水產品也會有這種現象。此外,食材中的細菌腐爛、食材在大量吸水泡發后長時間蒸煮,也會導致“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