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4日電 (吳平華)3日,成都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開幕。政協委員們積極履行職責,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成都市政協委員陳星海在提案中表示,疫情給全市的中小微企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導致年檢難度增加,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他建議對中小微企業實行疫情特殊時期的“柔性年檢”。
![](http://n.sinaimg.cn/sc/crawl/175/w375h600/20210205/c90f-kirmaiu0654813.jpg)
成都市政協委員、星海教育集團董事長陳星海。吳平華 攝
成都市政協委員、星海教育集團董事長陳星海認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讓不少企業正常開工復產困難,生產、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大范圍停滯,企業收入下降,陷入現金流危機,可能破產,在疫情的影響下,大量企業經營場地變更、社保緩交等,導致企業年檢難度增加,嚴重影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經營。
“當下的企業年檢,手續復雜。”陳星海委員說,以教育培訓行業為例,要想年檢過關,需要跟多個部門產生關聯,歸口是市場監管部門,但也涉及到教育、醫療、住建、消防等相關業主主管部門,年檢手續繁多,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一,企業的任何一點非原則性的問題,都會導致企業在年檢上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隨著企業注冊量攀升,從業者相關的年檢知識缺乏,導致出現遺漏年檢、過期年檢,沒空年檢的情況頻頻出現,常有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未參加年檢而受到處罰。
“目前的年檢制度,沒有考慮到疫情的特殊現狀。”陳星海委員表示,按照年檢制度,市場主體每年定期到市場監管部門申報年檢,經過申報、受理、審查等年檢流程,才能通過年檢。但在2020年這一特殊年份,有許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都是在艱難中挺過來的,有些年檢指標,如社保緩交、經營場地面積、經營樓層等指標可能達不到,如果公司地址發生變更,需要經過較長的變更地址手續,年檢時間就會拖延,生產經營就會受到影響。
“根據相關數據,成都小微企業78萬家,個體工商戶172萬家。這些企業,各方面都不是十分成熟,柔性年檢是政府深感企業的不易,在年檢的時候能夠有些柔性變通,使企業能正常運營,在抗疫的關鍵時期全身心投入,減少企業關停帶來的經濟和就業的矛盾,使企業敢于大膽投入,這對于企業招聘員工、留住人才,還是對員工個人的職業規劃和事業發展,都是極有益處的事情,對于納稅、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陳星海委員建議,疫情特殊時期,政府部門可以制定特殊時期的“柔性年檢”辦法,合理授權,實行“有所檢有所不檢”。對個別行業,可考慮把一年一次的年檢,調整為兩年一檢。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比如減少了經營面積,因技術人員離職減少資質證書,社保未交不予年檢等情況,原則類事項務必確保合規,非原則類事項可以制定特殊時期過渡方案,使企業能夠在特殊時期順利完成年檢,使企業正常發展。”
“建議辦理企業年檢機構線上信息化系統,企業可以直接通過網絡系統,及時報送年報信息,實現一站式線上服務,不用經過層層審批,減輕企業負擔。”
“柔性年檢不是不年檢,而是立足于怎樣以更加專業、客觀的方式,關注到企業問題,柔性處理企業的年檢,避免對其帶來過度的負面影響,對疫情下的社會穩定意義重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