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2月5日,成都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交議案、提案,履職建言。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衛健處副處長李毅遞交了《關于將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的特殊門診“認定環節”下沉到有條件的社區醫療機構的建議》,細述創新慢病管理的建議。
李毅提供了一組數據:高血壓、糖尿病是重要的慢性疾病,在世界四大慢病中占有極高比重。成都約有380余萬人患高血壓病,150余萬人患糖尿病,其中絕大多數均需要門診終身治療。
目前,成都從三級醫療機構至社區醫療機構均在參與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均可以辦理特殊疾病門診。《成都市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疾病管理辦法》(成人社[2013]226號)就辦理流程設置了“認定、治療”兩個環節,但規定“認定環節”要在“三級醫療機構或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并符合其他診療條件的機構完成,社區醫療機構只能待上述機構認定后參與治療環節。這個規定當初的出發點是基于社區醫療機構技術水平有限而設置的。
李毅認為,當前高血壓、糖尿病特殊門診認定環節把社區醫療機構排除在外,是對當前社區醫療機構技術水平的否定,不利于分級診療的落實,也不利于社區衛生工作的開展。
他建議把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特殊門診辦理過程中的“認定環節”下放到符合條件的社區醫療機構。
“一是可以減去老百姓在辦理特殊門診時在“三級醫院或縣級公立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間的往返,更便民。二是有利于老百姓對社區醫療機構的信任和推動分級診療的落實,讓大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回到社區治療,從而減輕醫療負擔,更利民。三是可以促進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社區管理率提高,讓社區衛生工作更實用。”他認為此舉將促進醫療資源更有效地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