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成都市2021年民生實事工作目標
一、交通出行
1。推動軌道交通加速成網,續建地鐵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19號線二期、8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及軌道交通資陽線等9個項目。(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2。建成東西城市軸線東安新城段,開行東西城市軸線東段快速公交線路。(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
3。打通中心城區“斷頭路”20條。(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4。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農村客運車輛全部接入省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臺。(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5。加大智慧交通建設應用,推廣“預約出行”“智慧停車”,信號燈聯網控制率達65%,打造停車治理示范片區20個、綠色活力交通示范區5個。(牽頭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
6。完成城市道路擁堵路口“微整治”20處。(牽頭單位:市城管委、市公安局)
二、市容環境
7。完成城郊結合部連片整治項目23個,打造背街小巷環境品質提升示范街23條。(牽頭單位:市城管委)
8。完成城市道路整治提升60條。(牽頭單位:市城管委)
9。完成中心城區市政排水管網重大病害治理500公里。(牽頭單位:市水務局)
10。建成中和、大彎、禾豐、趙鎮、竹篙等5座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新增日收運能力2600噸。(牽頭單位:市城管委)
11。規劃建設“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區綠道1000條,開展綠道公園活動1000場。(牽頭單位:市公園城市局)
12。完成二環路4個立交橋區示范公園及東西城市軸線、南北城市軸線重要節點景觀示范場景建設。(牽頭單位:市公園城市局)
13。建成公園城市示范街區35個、錦江公園子街巷72條,完成金牛區臨水雅苑錦江公園段、武侯區江安河馬家河段運動公園、成華區新華公園提升改造。(牽頭單位:市公園城市局)
14。完成特色街區片區建設21個。(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15。完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1.5萬畝。(牽頭單位: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
16。建成水美鄉村50個。(牽頭單位:市水務局)
17。加強重點排污單位環境監管,完成視頻監控系統建設50家、工況用電監管系統試點建設30家。(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18。加強人工增雨,治理大氣污染。(牽頭單位:市氣象局)
三、就業創業
19。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創業7萬人。(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20。新增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7.3萬人。(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21。建成投運青年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為4000個種子期、初創期項目提供孵化入駐。(牽頭單位:團市委)
22。運營青年之家旗艦店24個,開展青年社交活動2500場,服務青年“蓉漂”、青年人才等7萬人次。(牽頭單位:團市委)
23。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0萬人次,發放培訓補貼1.58億元。(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24。完成農民工勞務品牌培訓5000人。(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25。建立退役軍人創業園(孵化基地)10個,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70場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為退役軍人提供免費技能培訓800人次。(牽頭單位:市退役軍人局)
四、扶貧解困
26。為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護理補貼。(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27。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28。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率達100%。(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29。免費救助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做到應救盡救,社區管理率達85%。(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30。為符合條件的退役殘疾軍人、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三屬”等優撫對象購買基本醫療保險。(牽頭單位:市退役軍人局)
31。為4000戶獨居殘疾人、60歲以上獨居老人等住所安裝感煙報警裝置。(牽頭單位: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
32。為建檔困難職工開展免費健康體檢,為符合條件的建檔困難職工提供生活、醫療、助學救助。(牽頭單位:市總工會)
33。為1萬名環衛工人免費健康體檢。(牽頭單位:市總工會、市城管委)
五、教育助學
34。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0所,增加學位10萬個。(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35。推進公辦初中強校工程,提升68所學校辦學水平。(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36。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城鄉低保家庭學生及特困供養人員中的優秀非住宿學生給予助學補助,補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37。對公辦中職學校成都籍學生及非成都籍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住宿費,對民辦中職學校符合免費條件的學生給予住宿費補助。(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38。新建改擴建特殊教育學校5所,為100間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增添康復設備。(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六、醫療養老
39。完成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完成100家村衛生室公有化標準化建設。(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40。建成市疾控中心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檢測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推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四期工程、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救中心和感染科建設、市三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市六醫院泉水院區、市七醫院天府院區三期工程、市八醫院二期工程、市公衛中心三期工程等7個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41。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率達95%。(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4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率達98%。(牽頭單位:市醫保局)
43。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全部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44。建成運營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22個。(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45。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0%以上。(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46。改造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護理型床位3000張。(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七、食藥安全
47。完成食品安全科普體驗站升級改造;開展食品藥品科普宣傳活動210場次以上、檢驗檢測實驗室“開放日”活動20場次以上。(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48。新增儲備糧9.5萬噸、食用油1.7萬噸。(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49。推動8000家以上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50。在全市2000家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信用管理;開展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互聯網+智慧監管試點,新增試點藥店3000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八、文體惠民
51。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46個。(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52。開展“文化四季風”品牌群眾文化活動96場、“樂動蓉城”月末音樂會32場。(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53。開展“非遺”進社區展示、展演、培訓等活動250場次以上。(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54。新建(完善)社區全民健身服務站點400個,開展社區級科學健身指導服務800場次。(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55。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400萬人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4000場次,國民體質監測12萬人,培訓社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00名。(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56。建成綠道科普基地5家、開展綠道科普活動40場。(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九、住房保障
57。中心城區建成基本公共服務設施600個;郊(市)縣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開工200個,累計建成100個。(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58。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00個、城鎮棚戶區改造3687戶,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6000戶。(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59。中心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300臺。(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60。地質災害避險搬遷280戶。(牽頭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61。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龍泉驛區、雙流區、青白江區、都江堰市、邛崍市建成消防站8座。(牽頭單位: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
62.20戶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90%。(牽頭單位:市水務局)
十、便民服務
63。建成社區運動角50個、社區花園50個。(牽頭單位:市委社治委)
64。建成公園式婚姻登記中心6個。(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65。建成社區(村)法律之家25個、法治文化設施6處、示范調解室48個。(牽頭單位:市司法局)
66。建成人口疏散示范基地5個,發放應急包等人防用品1.5萬個,龍門山沿線和岷江沿線增設防災警報設施20臺。(牽頭單位:市人防辦)
67?!疤旄忻裨啤奔墒屑壏?40項以上,實現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應用全覆蓋。(牽頭單位:市委社治委)
68。住房公積金償還房貸實現按月提取。(牽頭單位:成都公積金中心)
69。涉稅業務網上辦理率達90%。(牽頭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
70。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11萬人次。(牽頭單位:市司法局)
71。新增標準化倉儲設施10萬平方米、快遞公共服務站800個,更好滿足市民日常生活物流需求。(牽頭單位:市口岸物流辦、市郵政管理局)
72。打造特色商業街區100條以上,為市民提供便利購物休閑生活場景。(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附件2
名詞解釋
1。四個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2。雙百工程:指在未上市企業中遴選出100家支柱型新經濟企業及100位優秀核心人才進行培育培養。
3。青山綠道藍網:青山指龍門山和龍泉山系,綠道指天府綠道體系,藍網指岷江沱江流域及湖庫水網體系。
4。三區三帶: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
5。三城三都: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
6。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共同參與社會建設,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享有社會治理成果。
7。疫情防控十項基礎工作:全面深入開展隔離酒店自查整改、全面加強醫療機構和個體診所防控、嚴格監管冷鏈食品風險、加強交通口岸防控管理、落實好特殊重點機構防控措施、壓緊機關企事業單位防控責任、持續做好社區防控工作、持續加強文化旅游消費娛樂場所防控、加強防控物資儲備管理、加強預警監測和信息發布。
8。兩區一城: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西部(成都)科學城。
9。一核四區:“一核”即成都科學城,“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生命科學創新區、未來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
10?!?+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第一個“5”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五大先進制造業,第二個“5”指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會展經濟、文化旅游、生活服務五大新興服務業,“1”指新經濟。
11。八街九坊十景:“八街”分別是尋香道、春熙路、寬窄巷、棗子巷、華興街、祠堂街、耿家巷、四圣祠;“九坊”分別是皇城壩、華西壩、水井坊、文殊坊、錦里、大慈坊、猛追灣、音樂坊、望江坊;“十景”分別是皇城遺址、青羊宮、武侯祠、杜甫草堂、大慈寺、文殊院、望江樓、散花樓、合江亭、天府熊貓塔(即339電視塔)。
12。場景營城產品賦能“雙千”發布會:重點圍繞“高質量發展場景、高品質生活場景、高價值生態場景、高效能治理場景”四大城市場景體系,通過召開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發布會,面向全球每年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
13。五項制度改革: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制度改革、以效率為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以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以利民為導向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管理和動態調整制度改革、以成長為導向的企業扶持激勵制度改革。
14。五中心一樞紐:全國重要的經濟、科技、金融、文創、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15。四件大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大運會賽事籌辦。
16。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生活成本競爭力提升工程、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工程、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筑夢工程、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工程、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
17。兩圖一表: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
18。“48+14+30”國際客貨航線網絡:圍繞布局通達全球區域經濟中心的48條商務航線、通達國際航空樞紐的14條全貨機航線、通達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30條文旅航線,打造中國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物轉運中心。
19。亞蓉歐陸海聯運戰略大通道:構建以成都為中心高效聯通歐盟、東盟、日韓等泛歐泛亞地區的立體多向大通道,推動形成“空中絲綢之路+陸海聯運通道”雙走廊。
20。三網一智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能源互聯網和智能制造。
21。“1+1+N”規劃體系:第一個“1”指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規劃,第二個“1”指成德眉資同城化國土空間規劃,“N”指成德眉資同城化交通、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
22。五綠潤城: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錦江公園,打造涵養城市生態、塑造大美形態的“綠心”“綠肺”“綠脈”“綠環”“綠軸”。
23。塑料污染防治“十大行動”:部分塑料制品禁產、禁售行動;部分塑料制品禁用、限用行動;塑料替代產品應用推廣行動;塑料污染治理科技支撐行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行動;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行動;塑料污染監管執法行動;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制度保障行動;塑料污染治理宣傳引導和示范引領行動;塑料污染治理組織機制強化行動。
24.EOD: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
25。黨建引領、雙線融合: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推動社區發展治理與社會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治理資源和基層力量等方面銜接融合,構建社區發展治理強基礎、優服務、惠民生的幸福高線和社會綜合治理防風險、促法治、保安全的平安底線,筑牢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底部支撐。
26。兩拆一增:拆除公共區域的違法建筑、拆除有礙空間開放的圍墻、增加城市開敞空間。
來源 | 成都日報錦觀
原標題:《速看!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