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吳曉鈴
大年初一起,四川在線推出“‘?!谒拇ㄟ^新年·博物館館長陪你過年”系列報道。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成都博物館總策展人黃曉楓、綿陽市博物館副館長都云昆為觀眾送上新年祝福,推薦館內“鎮館之寶”,介紹春節期間的重磅大展,讓觀眾在假日能夠“云”游博物館,走進文物背后的歷史和故事。
兩千多年前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終于令水患頻發的成都平原“水旱從人”,漸漸發展成為“不知饑謹”的天府之國。這究竟是一幅怎樣的富足情形?成都博物館總策展人黃曉楓表示,陳列于成都博物館的兩幅曾家包漢墓畫像石,對此進行了鮮活的刻畫。
種植水稻、搞蠶桑副業、釀酒、織布……兩幅畫像石的內容,不僅全面反映了成都平原精耕細作的生產狀態以及手工業生產,更為珍貴的是,它還刻畫了一幅漢代養老圖,為今人了解漢代養老制度提供了實物證據。這些刻在石頭上的生動史料,令著名學者俞偉超等人稱為四川畫像石的杰出代表。

這是濃縮的天府之國盛景
曾家包漢墓1975年出土于成都金牛區土橋街道西側。當時,這是一處高8米、直徑約50米的大土包。經過發掘,考古人員才發現這是建在一起的兩座東漢墓葬。墓葬早年被盜,隨葬品被洗劫一空,但墓室里的畫像石卻保留了下來,尤其是兩座墓室后壁作為裝飾的畫像石,堪稱藝術精品。黃曉楓感嘆,“這些刻在石頭上的內容是如此豐富鮮活,非常全面地反映了成都沃野千里的景象以及漢代成都的社會風情?!?/p>
兩幅畫像石的內容,大致可分為生產和生活兩部分。
生產畫像磚自上而下分為三組圖案,工藝十分精美。
最上面的一組儼然成都平原的風光:遠山連綿,狩獵者正在追逐野鹿,張開的弓箭猶如滿月,野鹿飛奔的姿態十分靈敏輕捷。山下水流潺潺,魚戲水中,天空掠過飛鳥。
第二組畫像為武器架和織布機。只見器架上擺滿了叉、戟、矛等各種兵器,旁邊高聳的桅桿上爬著一只猴子,下面立有駿馬和車,武器架兩側各有一臺織布機,直觀地可以看出一臺結構簡單,一臺則稍為復雜。

接下來就是釀酒的“大場面”:只見排列整齊的酒缸就有5個之多,缸邊有人趕著牛車正運糧而來,有女子從井中提水,然后是一組釀酒流程圖,包括了炊煮、釀造、發酵,最后香甜的酒液被倒進陶缸之中。在釀酒圖的四周,還刻畫了許多雞鴨鵝以及貓狗一樣的動物,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