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可持續——

  十大工程兼顧長短,讓幸福美好生活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轉化為城市長遠發展的持久競爭優勢。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土更凈、景更美的生態基底,而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生態惠民示范工程”中,成都加快構建全域公園體系,到2025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PM2.5年平均濃度小于38微克/立方米;打造1000公里“天府藍網”,重點湖泊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工程”全周期呵護城市安全,做強“城市大腦”,做細“神經末梢”,構建智慧城市治理體系。

  撬動多元主體參與

  達成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受益

  會上,隨著一首《成都》熟悉的音樂聲響起,進入一個特殊環節——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首批市民觀察員頒發榮譽聘書。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社區一線的工作者,也有企業家、文學工作者等。

  “作為基層社區書記我們了解基層人民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我會履好觀察員的職責,真正將幸福美好成都的惠民政策落到群眾心坎里。”市民觀察員張彪表示。

  “我十分關注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其中每個工程項目的質量、進度,市民滿意度等都是我要去監督、觀察的。”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市民觀察員凸凹(魏平)表示。

  會議剛結束,市民觀察員周寧就發布了一條朋友圈:觀察幸福,體驗美好,享受生活。這是成都市在集中回答城市到底要怎么發展的問題,怎樣發展才能讓更多市民有感受有認同的問題。我們成都市民既會是十大工程的最大受益者,也要努力做建設者和參與者。

  據了解,成都將持續健全群眾有序參與機制,組建市民觀察員、專業觀察員、網絡觀察員三支隊伍,建立常態化觀察、監督、建言機制,做到建設的思路從群眾中來、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果與群眾共享。

  生活在城市的每位市民、每個企業,既是十大工程最大受益者,也是建設者、參與者。

  針對市場主體,成都將強化國有企業引領合作機制,發揮市屬國企功能平臺和建設主體作用,瞄準行業龍頭引進城市合伙人、戰略合作者,建立投融資、規建管一體的開發模式;探索共同體利益聯結機制,深化拓展與在蓉中省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結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行動共同體。

  成都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一項開創性事業,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深化思想認識、注重整體聯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民參與、社會共建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