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 吳曉鈴 攝影 向宇

  2月20日,單霽翔穿著布鞋又來成都了。單霽翔曾參與過《國家寶藏》《上新啦·故宮》等節目錄制,這一次,則是帶著他的最新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產里的中國》來到成都,尋訪中國世界遺產地青城山——都江堰。

  這檔節目由中國文物學會與浙江衛視共同發起,旨在通過創新型的節目形式與大眾化的傳播手段,使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在互動性的節目中感受世界遺產的文化魅力,體驗世界遺產的現實意義,讓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真正“活起來”。

  實際上,為了讓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走進尋常大眾生活,不論是擔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期間,還是后來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過很多努力,如今雖已經退休,單霽翔也繼續身體力行擔任著文化遺產“宣傳人”。

  節目錄制之前,單霽翔與媒體見面時,也再次談起了對于文化遺產宣傳保護的,還揭秘了金沙太陽神鳥能夠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一些背后的故事。

  “2005年,當時發生了一些感人的事情,一些普通民眾在從事農業生產等過程中發現文物,主動上交國家,或者主動跳入洪水中去搶救文物,這給了我們啟發,其實文化遺產保護不應是文物部門的專利,而是一項全民都應該擁有知情權、監督權、受益權的共同事業。”單霽翔說,要成為事業,就要讓文化遺產知識被為更多人了解,所以就希望能通過設立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歌曲以及文化遺產標志,推動這項事業。

  其實,要確定文化遺產標志并不容易,據悉,當時國家文物局征集的標志有1000多個。來自成都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勝出,于2005年8月16日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

  單霽翔透露,其實太陽神鳥的方案一度被淘汰,但后來又重新被關注到。“太陽神鳥的考古發現,可謂是中國考古邁入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單霽翔說,這個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的創造,端莊大氣又具備動感,中間一個太陽,十二個光芒,四只神鳥圍著太陽逆時針飛行,既莊重對稱,又充滿動感和韻律;它的圖案雖老,其造型又不乏現代感。尤其神鳥圍著太陽旋轉飛翔的圖案,表達出生生不息的哲學思想,也體現了古人非常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精湛的工藝水平。

  單霽翔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大力推動了基于故宮文物的文創產品的開發,一度走紅網絡。單霽翔認為,如今的文創產品設計,與過去不同的是,以前主要是復制,而如今文創產品需要加入新時代人們的想法和創意,追蹤人們現代生活的需要。單霽翔感嘆,“都江堰變化很大,建了很多新建筑,城市管理加強了很多,現在的面貌和當年恢復重建時,更顯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