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
一場熱鬧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大戲,隨著中簽揭曉,逐漸回歸平靜。首次嘗試的背后,給成都留下了什么?帶來怎樣的思考?
![](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0304/c912-kkxpczc5227041.jpg)
熱紀錄
多個紀錄凸顯活動“廣度”,一個現象體現城市“溫度”
成都在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中創下多個全國紀錄。從發放金額來看,成都發放4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系單次金額最高;從紅包數量來看,20萬份紅包也創造了單次紅包數量最多的紀錄。
2月28日,成都市公布活動的報名人數,兩天內共吸引450萬人報名,其中有效報名人數達到了420萬人,遠高于其他城市單次報名人數。
同事,這次活動呈現多種創新:發放活動形式創新,不同于深圳、蘇州、北京試點發放均為金額200元的紅包,成都數字人民幣紅包分為178元和238元兩檔,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為“增添活動樂趣,讓用戶更有期待感”;另一個創新是增添特色消費場景,“夜游錦江用起來,創業咖啡嘗起來,旅游景點秀起來。”上述負責人說。
這場活動體現了市民對于數字人民幣的“熱度”、公眾參與的“廣度”以及設計創意上的“新度”,在記者走訪過程中,還體會到城市的“溫度”,“溫度”主要體現在提升中老年用戶數字化體驗上。從預約、下載到使用,不少參與機構都針對老年用戶推出定制化服務,一些商超的工作人員發現,前來購物的中簽用戶中,不乏60歲以上的中老年用戶,他們購置米面糧油,和年輕用戶一起體驗數字化帶來的方便。而業內人士也透露,“養老場景”也是成都數字人民幣探索的重要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