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菲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經過4年多建設,坐標位于成都東北城區的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龍潭院區將于3月30日試運行。據了解,該院區占地面積60余畝,總投資約為30億元,規劃床位1200張,總建筑面積177462.9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成都市成華區唯一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康復等功能為一體的公立大型綜合醫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龍潭院區是成都市重點民生項目之一,也是成都市剛剛發布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實施方案”中所涉及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內容組成部分之一。

  新建成的成都市二醫院龍潭院區會有哪些亮點?

  關鍵詞一:高端設備,為高精尖優的醫療技術保駕護航

  龍潭院區配備256多排螺旋CT、3.0核磁共振、回旋加速器、PET-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光機(DSA)、高檔雙定位體外碎石機、射頻腫瘤熱療機等大型設備,其中PET-CT等多項設備在市級醫院尚屬首臺。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龍潭院區通過大型設備的引進,為開展國內先進醫療技術提供堅強保障,為城東北區域及周邊地區的患者疑難重癥醫療救治工作保駕護航。

  關鍵詞二:區域獨立,讓患者就診更高效快捷

  邁進龍潭院區大門,便能通過醒目指示牌清晰看到急診、發熱門診、普通門診、兒科、體檢等獨立的區域,也就是說,不同的人群可以走不同的通道,通過相對獨立的就診區域最大限度呵護各類人群的健康安全,同時也確保就診高效、安全。

  在急診區域內,有專門為其配套的保障,不僅專門為急診患者設了常規的檢驗檢查,而且CT、核磁共振、X光等設備都在急診急救通道這條縱線上,以確保患者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完檢查檢驗,從而實現快速精準救治。

  與急診一樣,兒科、體檢科都在獨立區域,形成不同就診人群分區治療模式,體檢科還配備有獨立的CT、X光等設備,充分體現了醫院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理念,努力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關鍵詞三:功能分區,助推一站式服務模式

  走進龍潭院區門診大廳,左右兩邊的巨幅歷史文化墻及大廳正中間赫然屹立著“百年迎暉”大型主題雕塑,代表從1892年啟航的市二醫院,歷經百年風雨迎來成都東進發展的朝暉,繼續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這里的門診大廳在功能上被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區域,便于人員引導和分流。進入門診左邊是便民服務類生活區,共享輪椅、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存包柜、自動售賣機、自動溫熱直飲機等便民設施應有盡有;右邊的區域是就診服務區,這里有自助服務機,可實現掛號、繳費、查詢、發票打印。扶手電梯就在旁邊,通過自助服務后直接可上二三樓看門診、做檢查。

  門診大廳的中間區域是一站式服務窗口,為沒有傳統玻璃墻做隔斷的開放式設計,醫院以“集中辦理、綜合服務”為設置理念,將“財務服務窗口、綜合服務窗口、集中預約檢查窗口”等多種功能整合入36個服務窗口,職能部門集中前移到這里,現場解決患者合理問題,尤其針對老年患者,還安排有專職工作人員指導老年患者報到就診,為老年患者就醫提供便利,極大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感受及滿意度。

  關鍵詞四:整合資源,完善多學科聯合診療

  成都市二醫院龍潭院區整體建筑風格為一個17.7萬平方米的單體,其中,地上1—5層是裙樓部分,6樓以上由相對獨立的三幢樓體組成:科研教學樓、第一住院樓和第二住院樓。按照當前先進的設計理念,三幢獨立的樓體由裙樓部分相互連接和貫通。

  龍潭院區充分考慮到患者的感受,通過整合資源,將同一系統的診療區和檢查區安排在一起,盡量做到讓患者一個區域就可以解決就診、檢查的一系列問題,提升就醫體驗度。

  醫院還專門設置了獨立的多學科聯合診療門診,當疾病涉及多個學科時,疑難病癥患者就診享受一站式服務,醫生可以用最短時間聚集起來參與疾病診斷和給出治療方案,為多學科聯合治療提供保障。

  關鍵詞五:傳承精神,將文化元素融入自然環境

  龍潭院區的大樓按照自然、節能、環保等先進設計理念,自然采光可直達地下室。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在文化元素的“仁濟往事”裝飾壁畫、銅制文化地磚、“精神永傳”雕塑小品、“初心永在”文化柱上,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記錄了醫院始建信息、發展沿革、知名專家及重大活動,濃縮了醫院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在與歷史“對話”的過程,是觸摸百年仁濟豐富底蘊的過程,是講述代代仁濟人勤慎服務的過程。

  成都市二醫院黨委書記徐榮華告訴記者,為響應市政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實施方案,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在龍潭院區投入使用后,該院將發揮優勢學科、發展群眾需要的特色專科,對快速崛起的城東、北部經濟發展和健康需求形成強有力支撐,以滿足片區廣大居民的就醫需求,為建設健康成都做出更大貢獻,讓百年老院再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