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郭靜雯

  民情熱線記者接到多名群眾反映,本來清幽怡人的百花潭公園內新開了多家酒吧、餐廳,鳥語花香少了,油煙噪音多了,既影響游客正常觀光休閑,又與公園的文化底蘊不相符。

  記者前往現場調查發現,公園內餐廳林立,幾乎每步行5分鐘就能遇到一家,推杯問盞之聲油煙味充溢其間,甚至原本規劃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實際經營中也變成了餐廳。面對群眾提出的公園餐廳過于迷局的質疑,公園管理方卻表示“合法合規”。<<<點擊閱讀此前報道

  百花潭公園餐館林立的現狀,或許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成都共建成公園等上千個。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官網公開信息顯示,百花潭等老牌公園每年的財政預算超過2000萬元。

  為豐富和完善公園功能,更好滿足市民需求,“以消費場景營造平衡管護費用”,成都市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公園探索新運營管理方式,引入新業態。

  為此,成都市還編制了《成都市公園(綠道)場景營造和業態融合指引(試行)》,明確鼓勵公園引入文化體驗、運動休閑、智慧創新、多元餐飲等業態。環境非友好類、高檔會所類則被嚴厲禁止。

《指引》列出的負面清單《指引》列出的負面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