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林立

  幾乎每步行5分鐘就能遇到一家餐廳,推杯換盞之聲、油煙味充溢其間

  3月8日、20日,記者兩次來到百花潭公園。公園北大門左側即是“問道薈·蘭園”。走進蘭園,鮮見蘭花,卻見一排新裝修的、風格現代的房子,掛著“農夫問道”公司的牌子。記者查詢企業官網獲知,這是一家主營農業和餐飲的公司,這排房子底樓有十幾間包間,每個房間內都有一張帶轉盤的大圓桌,還配有衛生間、傳菜室等。二層是露天餐飲,一名正在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里可吃飯、喝茶等。另一名服務員拒絕了記者的拍攝參觀要求,稱“這里有私人宴請”。

  據往來的市民說,“問道薈·蘭園”在幾年前掛著“川派盆景園·蘭園”的牌子,有不少植物,不時展出川派盆景,后來閑置過一段時間。“去年圍起來打造后,就變成了現在的餐廳。”常年在百花潭公園晨練的李阿姨介紹。

  隨后,記者又來到雅竹園,據網上資料介紹,“雅竹園內翠竹林立,在其間行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但記者在距離該園幾十米外就能聽到喧鬧的推杯換盞之聲,走近后,只見一個掛著“人生艱辛,必須妖精”“FOOD流油”牌匾的餐廳出現在眼前。從假山到廊道上,一溜擺著桌椅,足有二三十張,一側的亭子已然變成玻璃圍成的包間。工作人員介紹,這家餐廳名叫“南尋歌·成都院子傳家菜”,去年底開始營業。正值午飯時間,客人很多,幾乎滿座,黑色的垃圾袋堆放在草坪邊,旁邊的花草明顯比別處的稀疏,空氣中飄著飯菜、酒水的味道。李阿姨說,有一天上午她來鍛煉,走到雅竹園附近,硬是被餐廳的油煙味熏到了,匆匆離開。

  最讓游客難以接受的是,成都著名的著作園林、以巴金著名小說《家》中部分建筑為藍本打造的慧園內也多了餐廳、酒吧。這里原本是一個兩進式院落,2004年被定為四川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前進院落中用于展示巴金相關作品的陳列館房間大門緊閉。后進院落已成為白天提供餐飲、晚上提供音樂表演及酒水服務的“音樂房子”。附近居民馮阿姨告訴記者,臨近慧園的湖邊,過去種植的不少竹子、臘梅,現在都不知所蹤。

  記者從公園北門沿主路走到南門,幾乎每步行5分鐘就能遇到一家餐廳。不大的公園內,至少有5家餐廳正在營業,經營精品川菜、西餐、酒水等。餐廳的菜品價格從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比如“農夫問道”餐廳菜單顯示,一份“宮爆(保)雞丁”價格為88元,“音樂房子”餐廳菜單顯示,一道大份“雷公鴨”,要158元?!氨绕胀ú蛷d消費高,不敢輕易進去吃。”馮阿姨說。

  “攜程上說這是‘成都最古老的公園之一’,但這哪里是公園?反倒像餐飲一條街!”到百花潭公園游玩的馮姓游客抱怨。居住在附近的徐女士告訴記者:“有一次晚飯后散步,剛進公園,從‘農夫問道’出來幾個醉醺醺的男女,仿佛誤入夜店?!?/p>

  業態走樣

  規劃的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在實際經營中更像餐廳

  為何百花潭公園里會新增這么多的餐廳?記者找到百花潭公園管理處,產業科負責人何潘接受了采訪。她介紹,百花潭公園為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直屬單位,每年由財政資金撥款,但這部分資金僅夠維持正常運營,無法支撐較大工程的改造提升。為對百花潭老公園進行改造提升,豐富公園業態,去年公園決定招標出租百花潭公園內蘭園等部分場地,共計7315.18平方米,由中標單位負責日常運營管理。最終翰環企業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中標,在允許的經營范圍內,陸續引入南尋歌、音樂房子等業態。

  但記者在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上查到的信息卻與這一說法有出入。2020年5月,成都市百花潭公園發布了一份資產出租公告,該公告明確:蘭園等場所的經營范圍,主要是傳統文化交流體驗、盆景制作銷售、咖啡、簡餐等,慧園的經營范圍則包括巴金文學作品展館、巴金講堂、咖啡等?!稗r夫問道”“音樂房子”這類消費較高的餐飲店、音樂酒吧項目均未列入經營范圍。

  翰環企業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和平解釋,“農夫問道”其實是一個文化交流中心,具備藝術展示、交流功能;南尋歌也有展示川菜飲食文化的功能,并非單純提供餐飲服務。此外,公園還專門引入了一家成都嘻貳叁曲藝劇社,在百花園不時為群眾提供表演,推介川劇文化等。

  但3月20日,在“農夫問道”所在院落里,除了樓體墻上掛著幾幅畫,記者沒有看到什么文化交流內容。李和平解釋,在公園引入餐飲、音樂酒吧業態,一方面是為了配合芳鄰路酒吧一條街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老公園引入新業態,還在初期探索階段?!皩⒉粩鄡灮{整,豐富內容?!?/p>

  李阿姨并不接受這一說法,她認為,這些餐廳跟百花潭公園的歷史文化沒有絲毫關系,飲食價格又高,“他們就是打著改造提升、營造新場景的‘幌子’,引進酒吧、餐飲店掙錢。”還有游客質疑:“有的餐廳上面掛的‘人生艱辛,必須妖精’等牌匾,與傳統文化有什么關系?簡直辣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