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晉朝 雷倢
2017年7月,成都提出在全市統籌布局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
2020年,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組“圈”出道,14個產業生態圈正式亮相。
從“建區”到“組圈”再到“破圈”,成都將如何以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4月1日,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召開,成都將進入系統性推進以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組圈:
聚點成鏈 虛實結合
成都組“圈”發展的背后,是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考量。
成都市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沒有一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這意味著依靠企業單兵突進難以取得行業話語權、市場議價和產業主導權,進而取得全球競爭優勢。單個企業沒有能力,但如果將企業聚合就可以在一個市場中成為主動者。這就要求成都在城市層面以生態圈整合功能區的競爭能力,在功能區層面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緊密協作,抱團形成專業化、市場化、集群化的經濟共同體。
產業生態圈如何組成?成都提出,構建產業生態圈要做好產業功能區與產業生態圈協同發展的城市辯證法。
在成都市主要負責人看來,兩者虛實結合、相互耦合。產業功能區是產業生態圈的物化承載體,產業生態圈的打造需要集合每一個企業的力量,聚點成鏈。產業功能區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從而進一步明確功能區的方向定位,范圍邊界。
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通過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五鏈融合”,推動要素功能集成、產業協作配套、人城境業融合,形成行業競爭優勢,定義城市經濟功能。
率先突破萬億的電子信息產業,是產業功能區與產業生態圈虛實共生,協同發展的典范。
在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里,聚集著京東方等龍頭企業。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五年中,有20余家上下游企業因為京東方的聚合效應來到成都落戶。這也從客觀上推動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五鏈融合”。
當然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4月1日,金堂縣淮州新城的建設工地旁,一個以光伏產品制造為核心的新型材料制造基地正在穩步推進。自從2020年價值200億元的通威太陽能項目落子金堂以來,集聚效應已經產生。下一步金堂將標定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基地。
成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圍繞頭部企業聚點成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產業,吸引配套企業入駐,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實現招引一個龍頭企業、吸引一批配套產業、形成高質量聚集的產業生態圈。”
出圈:
細分領域 選準賽道
成都“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成都邁向世界城市的路徑: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兩個目標都指向成都產業配置的國際化。
成都的產業生態圈如何在全球競爭中有優勢,在參與區域乃至全球分工體系時占據有利位勢,擁有行業話語權?成都的答案是,既依借規模之勢,又細分領域,集中力量于比較優勢領域。
成都聚焦清潔能源、空天產業、未來醫學、智能制造等前沿細分行業,在差距最小的領域下先手棋,在重大功能性項目和關鍵核心配套項目招引上下狠功夫,積極搶占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4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新都區的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園區內已入駐40多個項目,涵蓋大飛機頭、飛機起落架、航空管路系統等多個專業細分領域。
這是成都航空產業生態圈聚焦細分領域,推動供應鏈系統化發展的一個點位。目前,成都的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已初步形成“空天制造-航空運營-空港商貿”全產業鏈。
另一邊,隨著天府國際機場即將投運,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正蓄勢待發。
同日,春寒料峭中,成都國際鐵路港的一個工地仍是一片繁忙。產業區內成片的主體建筑已接近完工。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指著這這片蓄勢而起的產業園說道,未來這里將是國際貿易產業區,將打造成國際貿易和國際供應鏈企業聚集平臺。目前,香港玉湖、順豐、日郵等一批國際貿易、國際供應鏈、供應鏈金融企業已達成入駐意向。
隨著“一市兩場”的來臨,雙流航空經濟區、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的開放型功能區標識度和品牌化水平正加速提升。“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從建設之初盯緊的就是整個全球供應鏈體系?!鼻喟捉瓍^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單純的鐵路港,到如今圍繞國際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重點集中布局,青白江就是要將自己的功能特色打造出來。
此外,如醫美產業等成都已初步具有規模的產業,成都也將考慮如何建立生態圈,形成產業鏈與規模,讓其在全球競爭具有優勢。
成都也正以“平臺城市”思維提升生產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力,讓城市產業融入世界經濟格局。
近日出臺的《成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提出,構建鏈接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是成都從“門戶”向“樞紐”的轉變。以通道促產業、以功能聚產業,成都的產業才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