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成都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是我市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力度最大、衛生資源增長幅度最大、改革攻堅克難突破最多、醫學專科建設發展速度最快、居民健康指標歷史最好、人民群眾滿意度歷史最高的時期。
2020年,我市打贏了疫情防控總體戰、郫都區疫情防控遭遇戰等硬仗,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1.52歲,孕產婦死亡率4.55/10萬,嬰兒死亡率2.27‰,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根據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從城市三甲醫院數、排名前10專科數、醫學論文數、全國性醫學重要會議數等多個維度對全國25個城市的醫療實力研究報告,我市整體醫療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綜合排名次于北京、上海、廣州,是全國一流的醫院集群之一,是國家重要的醫療中心城市。
強化組織保障
保障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順利實施
將重點專科建設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相結合,納入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十四五”規劃以及國民經濟和社 會發展規劃。由市衛健委牽頭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采取定期會商、現場辦公、 專題調研、重點督辦等方式推進建設工作。醫院作為學科項目建設責任主體,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與市衛健委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分解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人、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在人財物上對項目進行全力支持,保障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順利實施。
強化人才支撐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正高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51人
充分發揮“成都市人才新政12條”引導作用,制定下發《市屬醫療衛生機構高層次人才激勵政策實施方案》,支持引進院士、 長江學者、國醫大師等高層次人才,建立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 優先從重點專科中遴選專科人才進入國家、省、市人才培養計劃, 優先推薦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市突出貢獻專家、 天府名醫等名醫名家。向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發放“蓉城人才綠卡”,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園入學、醫療、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服務保障。
連續四年承辦“蓉漂人才薈”醫療衛生專場招聘,努力搭建覆蓋區(市)縣的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外出招引平臺,特別在2020年,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種種困難,精心組織在省內外開展了兩場大規模公招活動,市直屬單位博士數量由2015年243名增加至505名,增幅達108%。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正高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51人、副高級4599人,388人取得基層副高級以上職稱。
強化經費支撐
連續3年給予1000萬元/項/年的經費資助
綜合考慮醫院實際運行情況、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專科發展前景和所承擔的醫療任務,對不同建設目標 分類指導。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從2020年起,列入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的建設項目,市級財政連續3年給予1000萬元/項/年的經費資助,建設單位按照1:1比例配套。經費專項用于列入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除基礎建設外人才引進培養、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支出。 重點專科申報省、市科研課題時,同等情況下給予優先支持,并加大立項經費支持力度。
目前,市域內共有三級醫院110家,其中三甲醫院51家,有國家醫學中心1個(口腔)、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個(兒科)、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老年病、口腔);有省級以上醫學重點專科422個(較2015年翻兩番)。
根據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從城市三甲醫院數、排名前10專科數、醫學論文數、全國性醫學重要會議數等多個維度對全國25個城市的醫療實力研究報告,我市整體醫療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綜合排名次于北京、上海、廣州,是全國一流的醫院集群之一,是國家重要的醫療中心城市。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